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军君自传 > 第19章 领导调整

第19章 领导调整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军君自传!

在时光的长河中,岁月总是以一种悄无声息却又极具力量的方式改变着周围的一切。周军犹记得,当初与自己一同踏入职场的那批伙伴们,仿佛只是转眼间,便陆续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每一场婚礼,都像是一个温馨的节点,见证着他们人生的新旅程。而周军、张大龙和赵光明,作为执事委员会的成员,一直忙碌在这些幸福的时刻,帮助一对又一对新人完成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看着新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周军的心中既有祝福,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感慨。他时常会想,或许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婚姻之事,急也急不来,也许真的是自己的缘分还未到吧,他只能用这样略带调侃的方式来安慰自己。

然而,周军并没有让这份对婚姻的期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节奏。他深知,人生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于是,他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那时,公司正处于达标创一流的关键时期,这是一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役,每一个员工都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达标创一流办公室直接隶属于电力公司综合办公室领导,在业务层面,则由常务副总张春光亲自指导。在张春光副总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整个团队都充满了干劲。张春光副总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指导,都像是一盏明灯,为团队照亮前行的道路。在他的影响下,周军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也正是在这个忙碌而充实的时期,周军学会了开车这项基本技能。由于业务的需要,他经常要在电力公司运行现场与办公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了节省时间,办公室主任郑海勇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那时,办公室有一辆车牌号为 2860 的昌河面包车,成为了周军练车的 “伙伴”。周军刚拿到驾照不久,上路时还有些战战兢兢,技术也不够熟练。但郑海勇主任总是鼓励他:“你得多开,只有多实践,才能快速掌握驾驶技术。” 在郑主任的支持下,无论去哪里,只要条件允许,郑主任都会让周军开车。起初,周军开车时紧张得手心出汗,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双手死死地握住方向盘。每一次转弯、每一次换挡,都像是一场艰难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练习中,他逐渐找到了感觉,驾驶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就在达标创一流工作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刻,集团突然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时任集团生产管理部的杨明伟部长被调到电力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而原电力公司的张春光副总经理则前往集团担任生产管理部经理,两人进行了工作互换。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公司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周军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他深知领导的更换可能会对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新领导的工作风格、管理方式以及对达标工作的思路都还是未知数。他一时陷入了犹豫之中,不知道自己能否与新领导融洽合作,也担心这一变动会给正在进行的达标工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然而,事实证明,周军的担忧有些多余。杨明伟副总经理到任后,他的为人处世风格让周军和同事们都松了一口气。杨明伟副总为人和善,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是一个非常好接触的领导。他并没有急于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首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达标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他仔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全面了解了达标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洞察力。

杨明伟副总意识到,达标工作进行到当前阶段,虽然大家都以《发电厂达标创一流手册》为蓝本,对各项制度和标准烂熟于心,但要想再有大的提升,确实已经到了瓶颈期。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要突破这一关,就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他认为,只有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吸收外界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才能为公司的达标创一流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有了明确的思路后,杨明伟副总立刻付诸行动。他亲自制定了详细的外出参观考察方案,从考察的路线规划、参观的企业选择,到人员的安排和各项费用的预算,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方案制定完成后,他迅速向张建华老总进行了请示汇报。张建华老总对杨明伟副总的思路和方案给予了高度认可,并批准了此次外出考察计划。

经过精心的筹备,山东 - 大连这一路线成为了他们此行的重点考察路线。为了出行方便,他们选择了开车前往。考察团由杨明伟副总亲自带队,成员包括企管办的周军、运行公司的朱俊峰和刘鹏、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代表刘晓明,由司机班的宋锋驾驶一辆别克商务车一同前行。就这样,一行 6 人的考察团踏上了充满期待和挑战的征程。

他们首先来到了山东,在山东考察了两个电厂。每到一个电厂,杨明伟副总都带领大家认真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他们深入生产运行车间,仔细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对方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探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周军也全神贯注地学习着,他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下对方的优点和值得借鉴之处,对现场管理的优点,用相机及时记录,以便能认真借鉴。在与山东电厂的交流过程中,周军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的碰撞,这让他对自己公司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结束了在山东各地充实而忙碌的考察行程后,周军一行人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山东威海。这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此刻成为了他们下一段旅程的起点 —— 他们即将乘坐混渡轮船宝华号,跨越茫茫渤海,驶向大连。

对于周军而言,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远行。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和工作轨迹大多局限在熟悉的区域,很少有机会踏上如此遥远的征程。而这一次,不仅是地域上的跨越,更是一次全新体验的开端,因为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乘坐大型轮船。当得知要搭乘轮船前往大连时,周军的内心就被兴奋与紧张交织的情绪所填满。兴奋的是,他终于有机会感受在浩瀚大海上航行的独特滋味;紧张则源于对未知体验的些许不安,毕竟轮船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交通工具。

当他们抵达威海码头时,那艘即将承载他们驶向大连的宝华号轮船,如同一座从海洋中崛起的钢铁城堡,静静地停靠在岸边。周军第一眼看到它时,整个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艘轮船的庞大超乎了他的想象,它犹如一个海上巨无霸,那庞大的身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而又威严的金属光泽。船身上的每一道线条,每一块钢板,都仿佛在诉说着它乘风破浪的故事。周军站在码头上,仰望着这艘巨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敬佩之情。

更让周军感到新奇的是,这次连他们乘坐的车也可以直接开上轮船。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周军和同事们驾驶着那辆熟悉的别克商务车,缓缓地朝着轮船的甲板驶去。车轮与轮船甲板接触的那一刻,周军的心中涌起一阵别样的感觉,仿佛自己即将开启一段与众不同的冒险之旅。将车稳稳停好后,他们一行人登上了轮船的甲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