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归家 (第2/2页)
她急急忙忙站起来扶起跪在地上的女儿,难得语带责备:“悦儿是爹娘的宝贝,怎么会不孝,快点起来,地上那么凉,下次不可以这样了。”
王伯兴也跟着妻子一并扶起女儿,他看着眼前稳重的女儿心疼不已。
小小年纪就被他们送入佛门,却没有丝毫怨气,她一个人无论再怎么苦再怎么累,都一一忍耐,能有这么优秀的女儿,他引以为傲。
时间都去哪儿了啊?
一转眼十五年已悄然过去,自己印象中可爱的小女儿如今已长得亭亭玉立,气质无双。
再过两个月女儿及笄,用不了多久她就会变成别人家的了,只是想想,他心肝都纠紧了。
也不知道将来要便宜哪个臭小子,他真的很舍不得女儿嫁人,离开家他们想见女儿都难了。
王惜悦看父母情绪低落,急忙擦干眼泪接着岔开话题,她示意陈田把礼物呈上来。
她把给父母的首饰盒子分别双手奉上。
“爹,娘,这是我送你们的小物件。”
“你们看下,喜不喜欢?”
王伯兴和李玲玲听到女儿还给自己准备了礼物,两人瞬间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伤感的情绪消失不见。
两人都兴奋地接过盒子,也都当场打开,迫不及待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女儿送的礼物,无论是什么样,他们都喜欢。
对上哥哥羡慕的眼神,王惜悦不慌不忙走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地来了个大鞠躬,随后把最后的盒子递过去,“哥哥,谢谢你!”
“谢谢你从小到大的陪伴和爱护。”
王熙杰本以为妹妹只给父母准备礼物,想不到也有自己的份,刚才的委屈巴巴瞬间烟消云散,不由露出一口大白牙笑个不停,“还是悦悦惦记着我。”
高兴之余也不忘责备:“兄妹之间何需言谢!你是我妹妹,我是哥哥,哥哥保护妹妹天经地义,下次不能这么客气了。”
王惜悦就知道哥哥不喜欢自己客气生疏,于是干脆应承:“好。”
“那哥哥有需要我做的事也要大方开口,不可以隐瞒我。”
说完还凑在哥哥耳边悄悄加了句:“比如未来嫂嫂的事情。”
王熙杰又羞又恼瞪着妹妹,闷声闷气低声答应:“肯定有你出力的时候。”
李玲玲对女儿送的金钗爱不释手,只是自己一向素惯了,这么华丽贵气的首饰,她已经很久不曾佩戴,毕竟自己已是半老徐娘,感觉戴出门有点招摇。
于是只得小心翼翼的捧着好好欣赏,待会看够了就仔细收好,等女儿的及笄宴她再拿出来佩戴,肯定最应景。
她看这做工很精致,就猜测到女儿肯定花光了私房钱。
李玲玲并未责怪女儿乱花钱,要是女儿没有零用钱了她再贴补就是了。
王伯兴把玩着玉石发冠,样式大方,雅致不落俗气,他很是喜欢,于是迫不及待地走到妻子面前,把自己的发冠放在桌上。
他一边把妻子的金钗拿过来,一边不忘指挥道:“玲儿,坐下。”
待妻子落座,他小心翼翼地把金钗插在妻子发间,戴完就退后几步看看有没有歪斜,调整几次之后才满意收手。
“你啊,就是平日里太素净了,现在这金钗一戴,你就漂亮得像个妙龄少女。”
李玲玲听着丈夫宠溺的夸赞,一向腼腆的她脸更红了,不由娇嗔:“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也这么老了,哪里是什么姑娘?这话说出口,你也不嫌害臊。”
王伯兴今天实在太高兴,甜蜜的话张口就来:“你在我心里永远都是小姑娘!”
顺便不忘指使妻子,“快点,玲儿帮我把玉冠戴上。”
等她帮忙佩戴好后,他也不忘自我调侃:“怎么样?玲儿,我戴上它是不是也年轻得像个少年郎?”
李玲玲抚摸着丈夫鬓角和额前那些日益渐增的白发,满眼心疼的望着他,温柔坚定的说道:“是,你永远都是我心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站在旁边的王惜悦和哥哥,看着父母亲密的样子,两人忍不住对视一眼,内心被这一波秀恩爱给暴击了。
王熙杰心里除了羡慕嫉妒就只剩下酸了,为什么一家人就只有他的爱情那么艰难。
王惜悦忽略掉脑中一闪而过的人,也在旁真心附和:“爹和娘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好看!”
这是父母给她的言传身教。
因为彼此相爱相知、不离不弃,所以在对的人眼里,你一直是那么好看、那么优秀。
自始至终也只有一个你。
父母开心是因为女儿给的礼物,所以不论她送的是什么,价值几何,在他们眼里那就是稀世珍宝。
他们高兴仅仅是因为,这个礼物是自己这个女儿送的,是因为干净的孝心。
真挚的爱情、亲情、友情就该是这样,彼此付出彼此珍惜。
王惜悦突然想起了东方玉,点点落寞不自觉地溢出,咛喃低语:“你已是弱冠之年,想必早已成婚了吧!”
随即抬头看了一眼东阳国的方向,无声祝福:“愿你也像我父母那般幸运,遇到那个唯一对的人。”
此时,相隔千里之外的东阳国。
贤王府,书房。
一直在处理折子的东方玉,突然心脏猛地刺痛,他似有所感抬起头来看向远方。
是谁在念他?
会是她吗?
王伯兴看着女儿眼中难得有点迷茫空洞,他很担心女儿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于是赶紧把家里的重要大事说出来分散她的注意力。
“悦悦,再过两月你及笄,爹和娘想给你举办一个热闹的及笄宴,到时候会宴请一些朝廷同僚和亲朋好友,你觉得怎么样?”
父亲的话瞬间把思绪飘远的王惜悦给拉了回来。
王惜悦羡慕相濡以沫的爱情,也感恩时刻为自己牵肠挂肚的父母。
她微笑着上前站在父母面前,行万福礼:“全凭爹娘做主,也感谢爹娘为我操持。”
虽然宰相府一直秉持低调原则,但经过这么多年沉寂无声,也该偶尔热闹一下了。
王惜悦心里明白,自己的疾病终于有了压制,马上也及笄成年,爹娘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他们没有了沉重的心里枷锁,也是想借此机会给府里添点喜气,也真心想跟亲朋好友分享他们的喜悦。
王伯兴很欣慰女儿的懂事体贴。
女儿不反对,李玲玲也开心,但不免要嗔怪一番:“你这孩子总是这么客气,你不用觉得欠了我们什么,我们是一家人,不用总是那么多礼节,太生分了。”
王惜悦点点头:“娘,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她的道谢不会只是挂在嘴上,她会竭尽全力付出行动。
爱是相互的,父母爱子女不求回报,是责任。
而她也不会认为,子女得到就是理所当然,子女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享受父母的给予无可厚非,但子女也要做到尽可能回报父母的恩情。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如果相差太大,那永远都不可能长久,家人、爱人、友人皆如此。
这是王惜悦这六年来,从佛经中悟出的最重要的道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她的为人处事原则,无论好人还是坏人。
......
接下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商量着接下来的宴席流程。
当然,当天需要什么衣服首饰和准备哪些菜肴这一类琐碎基本是李玲玲在安排,其他三人听从,毕竟他们三人都不懂。
至于宴请哪些同僚、亲朋好友,除了将军府,其余大都是王伯兴决定,毕竟京城关系错综复杂,他只想请真心结交的同道中人,这属于家宴没必要弄得满城皆知。
王熙杰毕竟在京城长大,也有自己的职务,自然也有结交的好友,这过程中自然也能发表些意见。
而王惜悦这个当事人,可以说从头到尾只有点头的份。
九岁前她不喜欢外出,结交的同龄人很少,无非就是外祖和靖安侯的同龄女子认识几个,但这么多年不见早已生分了。
之后就去了国昭寺,更是没什么朋友,除了宰相府,她是真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