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逃生三国 > 第19章 董卓主政

第19章 董卓主政 (第2/2页)

之后宋康王便将目光投向了更远更为辽阔的地方,于是他又起兵向东进攻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向南战胜楚国,占地方圆三百里,又向西打垮魏国军队。一时之间宋国以小霸王的姿态屹立于各诸侯国间,成为了可与齐国、魏国这样的强国相匹敌的国家,而宋康王由此也对自己成就霸业的道路更加充满信心。读到这里相信广大读者普遍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宋国的实力果真是强盛如此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宋国之所以能够接连战胜齐国、楚国和魏国,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两个字——强秦!没错,正是因为秦国对各诸侯国连年的攻伐,使得诸如齐、楚、魏这样的大诸侯国疲于应付,已然没有精力再处理像宋国发动的这种小规模的冲突,因此宋国也就在一时之间有了和以上三大诸侯国掰手腕的机会。

一时风光无限的宋康王颇有些睥睨天下的气势,自信心更是膨胀到了极点,因此他又做出了更为疯狂的举动,首先他箭射苍天、鞭笞大地,砍倒用于祭祀的神坛并付之一炬,以此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声威可以震慑天地鬼神,颇有些宇宙八荒唯我独尊的味道。从这可以看出此时的宋康王心态已经是彻底的飘了。

接着宋康王又在宫室中整夜的饮酒,疯狂的办派对,而派对的主题则是歌颂英明神武的好领导——宋康王。于是乎一时间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很快宫室中的呼声传到了宫外,宫外也开始跟着山呼万岁,紧接着万岁之声传到了民间乡野。而宋康王也就沉浸在这种山呼海啸般的歌颂声中无法自拔,自我催眠般的以为自己真的可以千秋万载、一统江山。

俗话说:“永远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所以宋康王以为全国上下共同期盼自己万岁的称颂,真实的情况却是全天下臣民共同咒骂他是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并且称之为“桀宋”。虽是一字之差,但是国民的憎恶之心却是一如当初的夏朝。究其原因是宋康王在位期间施行了太多横征暴敛、倒行逆施的暴政。历史有一个神奇的规律,每当一个君王被山呼万岁之时,往往也是其走向灭亡的起点,这也仿佛是一部颇具讽刺意味的连续剧,在每一个朝代反复的上演。

就在宋康王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自我陶醉而不自知的时候,惩罚和灾祸却悄然而至,而这次出手正是传统的诸侯强国——齐国,齐国国君齐湣王趁着宋康王自嗨的功夫,突然起兵征伐宋国,而宋国的百姓已然是离心离德,面对齐国的进攻也不抵抗,纷纷四散奔逃,弃城不守。于是乎国土狭小的宋国弹指间灰飞烟灭,而妄图雄霸天下的宋康王也狼狈的逃亡魏国,最终死在了温地,正可谓客死异乡、不得善终。1??

陈琦收回思绪,继续听着细作的叙说:何进受了袁绍的鼓动,竟然愚蠢地放弃自身的兵权,而鼓动都外诸侯兵入京勤王……陈琦却早已明白,这是何进害怕京师中的军队中有十常侍的卧底,害怕自己还没有行事就已经暴露了,干脆撇开京师的军队不用,直接用外军来杀十常侍。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却有些不切合实际。奉命勤王的诸侯中也包括了董卓,而陈琦和刘焉,由于路途遥远,虽然也奉了旨意,却没办法越过其他诸侯的领地,来不了,所以都没有来。董卓也是外军之一,却是离首都雒阳最近的,再加上三千骑兵,那速度可是杠杠滴。在其他诸侯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来了。

来了,他却以未奉天子召为由,不肯入京师都城,就在雒阳城外安营驻扎。一直到何进被杀,袁绍再领兵杀了十常侍,京师大乱,皇帝出逃的时候,先寻了皇帝,而后再进城,这时候他可就是救驾的功臣,至于无召入京的过失,被皇帝自动忽略了。

而后,董卓又整出了一个军队夜出晨入的戏码,看着董卓军每天都有军队入城,其他诸侯不知道底细,真的以为董卓军军队很多的样子,就这样,董卓靠着李儒的计谋,硬是用三千骑兵唬住了其他诸侯,并且第一时间整合了何进的军队,然后逐渐掌控了雒阳的军政大权。

手握大权的董卓,第一个动手杀的就是太尉张温。董卓原是张温属下,因边章、韩遂造反,张温奉命讨贼,董卓的军令后,却按兵不动。坐看张温被击败。

中平二年(185年),为车骑将军、假节,与副将执金吾袁滂讨伐胡人北宫伯玉。 当时封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同为张温部下。

张温统率诸郡的步、骑兵十余万驻扎在美阳。边章、韩遂也进军美阳,张温与他们交战失利。十一月,董卓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兵进攻边章、韩遂,大破他们统领的西羌军。边章、韩遂败退榆中。

张温派周慎率领三万人追剿边章、韩遂。参军事孙坚向周慎建议说:“叛军据守的城中缺少粮食,将从外面运入。我愿充领一万人,截断敌军的运粮道,将军统大军跟在后面接应,叛军必然会因疲惫饥饿而不敢应战,退回羌人腹地。到那时,再合力围剿他们,就可以平定凉州。”周慎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率军将榆中城团团围住。而边章、韩遂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官军的运粮道路截断。周慎感到恐慌,丢弃辎重撤军。

张温又派董卓率领三万人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羌人与胡人在望垣以北将董卓团团围住。董卓军中缺粮,于是便在打算渡河的地方筑起堤堰,假装要捕鱼充饥。然后,在堤堰的掩护之下,悄然撤退。等到羌人发觉而追击时,董卓早将堤堰决开,河水已深,致使羌人无法过河追赶。于是董卓回师,驻扎扶风。

张温以皇帝的诏书征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张温责备董卓,而董卓应答时毫不恭顺。孙坚上前附在张温的耳边悄声说道:“董卓不怕获罪,反而气焰嚣张,口气很大,应该按照军法‘受召不及时到达’一条,申明法令,予以处斩。”张温回答说:“董卓在黄河、陇山之间一向有威望,今天将他杀死,西征将没有依靠。”孙坚说:“将军亲自统率皇家大军,威震天下,何必依赖于董卓!观察董卓的言谈举止,对您不尊重,轻视长官,举止无礼,是第一条罪状;连章、韩遂叛乱一年多,应及时征讨,而董卓却说不可,动摇军心,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委派,无功而回,长官征召时又迟迟不到,而且态度倨傲自大,是第三条罪状。古代的名将受命统军出征,没有不靠断然诛杀以成功的。如果将军对董卓加意拉拢,不立即诛杀,那么,损害统帅威严和军中法规的过失,就在您的身上。”张温不忍心动手,便说:“你先回去,时间一长,董卓会起疑心的。”孙坚于是告辞而出。

董卓早就知道有人劝张温要杀自己,虽然张温后来没有动手,但不代表没有心动。你心动了就是罪过。既然我掌了权,那我就现开销,先下手为强,除了张温。所以,张温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