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军史周期 > 第458章 孤女回村安葬父亲无人搭理

第458章 孤女回村安葬父亲无人搭理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军史周期!

4天前,我80岁的父亲去世,非亲非故的王惠姐带着她唯一的女儿,冒着酷寒从几百公里的省城赶来,参加了父亲的葬礼,这本身就使我一家人非常感动,可她的另一个举动却让我们感动的难以接受。

王惠母子来到父亲的灵堂前,流着热泪行了跪拜大礼。然后把4万元的祭礼交到我的手中,我一看这么大的数额,又明白大姐不把这礼钱交到礼帐桌上,是怕我们以后是要安帐册奉还的。

因而,我反复推辞着这笔钱,实在觉得这礼钱太多了不好接纳。大姐却言辞恳切地说:兄弟,我不是缺钱的人,这些钱用在恩人庆山(我父名)叔的丧事上是最合适不过的。她边说边硬朝我的口袋里塞。

当然,一切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王惠姐坚持这样做,是因在6年前,安葬她父亲时,我父亲携全家帮过她的忙。

可这也就是举手之劳,况且这些年来大姐帮我们够多了,今天她又这样做,我们一家人除了感动,也确实觉得,接下大姐也么厚重的祭仪,太有点难为情的受之有愧。

王惠姐的祖辈是闻名的章丘的铁匠世家,早年间流落到我们王官庄落户,她的祖上有远见的认为: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他们本是王姓,依附在这个王姓村庄里也好有些照应。

可他们始终人丁不旺几代单传,到王惠父亲这代,就单传不下去,只生了王惠这一个女儿不算,王惠的母亲还命短,在女儿三岁时暴病而亡。王惠的父亲再已没弄上女人,只有父女俩相依为命,好在王惠天资聪明,竟没费多大劲就考上了省城济南一所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结婚生子。

我虽作为家里的老大,仅比王惠小三四岁的样子,可两家居住相隔远一些,她又一直求学工作在外,也就逢年过节匆匆回来看望他的父亲,待不了几天,因而,我像村里其它人一样,只知村里有这么一个人而已。

由于见面的时候少,甚至好像从未正面说过话接触过。1998年她把身体有恙的父亲,接到济南养老后,就再也没见过,恐怕在某地真了见了面也不会认识。

自从王惠姐把他父亲立德大伯接到省城后,近二十年已没有她家的音信,因为王惠家没有一家外戚内亲,她的姥姥家早就绝了户,有两个姑姑早年间就嫁去了东北。

后来听王惠姐说,逢年过节上坟祭祖的日子,她都是在济南烧些纸钱来祭拜她的母亲和祖父祖母。原因一是她三岁就失去母亲,母子间没什么感情,主要的是囿于当地还有女人不得入林的陋习。

因而,王惠一家与村里有近二十年就没有交集,村里多数人认为,身体并不太好的立德大伯,大概早就过世,葬在了外地。没想到人家女儿孝顺,在城市医疗条件好,竟病恹恹地活到了2017年。

王惠姐说:她父亲在临终前,始终念念不忘一件事,那就是让女儿一定要答应他,无论如何要把他葬回老家去。

传统的立德大伯,此时想到的大概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他若葬在它乡做了孤魂野鬼,是死也不能暝目的,并嘱他女儿说:你葬我时,找族里的喜白事大主管庆山叔,他会帮到你的。

2017年的农历正月底,王惠的父亲走完了81年的人生路寿终正寝,王惠虽怵头回家去殡葬父亲,安她的意愿是在省城买块墓地,将父亲安葬了,因她知道农村老家这种事的繁文缛节更明白自己又没有族人帮忙,何其难也啊。

可她又不能不考虑父亲的遗愿,只好硬着头皮,带着自己的女儿,回来安葬她的父亲。

好在她老家砖石结构的祖屋还未倒塌,只是庭院里蒿草没膝,堂屋里蛛网密布,她与女儿草草拾缀了一下,便将父亲的遗像丶骨灰盒供奉了起来,才尊从父亲临终前的遗嘱,去寻来我的父亲帮忙处理老人的后事。

性格宽厚温良,乐于助人,又深谙农村婚丧嫁娶事宜的父亲,在五十多岁就是族里红白事的总管,不计报酬辛劳的为王姓族人服务了二十多年。

当他见到近二十年未谋面的王惠时,细细端详一番才认出了,这是王铁匠的女儿小惠。

当王惠姐跪在我父亲的面前流着泪,央求他老受累帮忙打理其父的葬事时,我父亲赶紧搀起她道:孩子不要这样,你放心,我保证会把立德大哥体面的入土为安就是。

父亲与立德大伯其实原来也没什么过密的交情,只是他是石匠,经常去找这位铁匠煅打制做淬火些工具,立德大伯从未收过他一分钱,父亲在王惠家翻建房屋时,也帮到过他家,也就是互帮互助的关系而已。

原来,我们这里的红白事,前来帮忙的人遵循喜事随叫随到,白事不请自来的原则。可现在已是人去村空,稍为年轻的大都在外打工,也就红白事都是家里电话通知在外务工的人,他们一般是知悉后,马上回来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