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军史周期 > 第235章 沈阳军区第39军完成集团军整编,军部为何驻防辽宁营口

第235章 沈阳军区第39军完成集团军整编,军部为何驻防辽宁营口 (第2/2页)

营口县距离营口市没多远,也就30公里左右,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分析广义上“营口”的地理位置重要性,需要用整体分析的眼光去看待,而不能把营口县、营口市单独分开,这样是不严谨的,很难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有鉴于此,笔者语境下的“营口”,包括了营口市、营口县,这也是下文的大前提。

营口位属辽东半岛中枢、辽河入海口左岸,西临渤海辽东湾,又与葫芦岛隔海相望,境内地形平坦。是故,营口为东北地区和沈阳战略价值极大的海上门户,如下图所示:

▲辽宁省地形图

解放战争时期,营口因位于沈阳、旅大、锦州三点之间,成了敌我双方反复拉锯的战略要地。从1945年9月至1948年11月,我军先后4次解放营口,可想而知战斗的烈度、强度有多大。虽然“四战营口”的名气不及四战四平那么大,可营口的战略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但凡是战略要地,都会出现反复争夺甚至不惜投掷重兵的情况。河南腹地许昌,敌我双方进行了六次拉锯战。淮海战役期间,华野在徐州以东集中了8个纵队的重兵,与敌激战十昼夜,令邱清泉、李弥兵团始终未能与黄百韬兵团汇合。这两大战例,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营口于东北战略区的重要性。

三、营口的海陆交通完备;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条中长铁路与其他铁路组成了密集的铁路网,让东北地区成了我国建国前铁路最发达的地区。放眼整个东北地区,又以辽宁省的铁路网密度为最。营口之所以战略价值大,全在于其在长大铁路沿线,又有天然良港。

▲营口港旧照

援引1931年数据,营口港年吞吐量多达250多万次,进出港口船只1400多艘次,全年港口贸易额白银1亿9千6百多万两。但是,东北地区在旧中国是帝国主义的“角力场”,营口港的畸形繁荣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沉痛的苦难。

营口解放之后,营口港才发挥了自己真正的作用。自1949年至1955年,营口港凭借优越的海陆交通优势,完成了100多万吨的吞吐任务,为支援其他战略区的解放、抗美援朝及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原第39集团军某部旧照(一)

最为关键的是,营口完备的海陆交通,发展工业有着先天优势,这一点无需笔者多说。第39集团军军部驻扎于营口县,既能依托营口市的海陆交通优势履行战略预备队重任,又能与沈阳军区辖内各兄弟部队互相策应。换言之,经济物质基础雄厚的营口,有助于第39集团军的各项建设。

综上所述,第39集团军军部驻防营口,这是我国兵家智慧的集中体现。八十年代末,第39集团军军部离开了驻防多年的营口县,奉命移驻辽阳。第39集团军军部在未移驻辽阳之前,是我军各大军区中少有的把军部定在在县城的集团军。营口县城虽小,可也是我军王牌集团军曾经的“家”,这份殊荣属于营口县,也属于营口市。1992年11月,营口县“撤县设市”,改称大石桥市。彼时,第39集团军军部虽说离开了大石桥,可是其辖内王牌主力第115师部署于此,这也说明了大石桥的战略价值非同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