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沈阳军区第40军执行集团军编制后,军部驻地为何在锦州? (第2/2页)
坦克第5师;
炮兵旅(原炮兵第11师缩编);
高炮旅。
经过调整,第40集团军面貌一新、编制一新、战法一新,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得以提升,军兵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40军在执行集团军编制后,军部之所以驻于锦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锦州扼守辽西走廊咽喉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辽西走廊特指锦州、山海关之间的狭长平原地带,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被视为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换言之,历代封建王朝想要确保北疆无事,就必须牢牢的控制住辽西走廊。反之,北方政权试图入主中原,辽西走廊又必须控制在己方手中。有抬杠的朋友们可能会发问,既然辽西走廊如此“难缠”,为何不绕道走?答案是否定的。辽西走廊背靠燕山山脉的支脉松岭、黑山,面向辽东湾,不走此地就要在山沟沟里打转悠。于军事地理而言,山地行军历来是迫不得已之下的选择,走平原肯定要省时省力,也是机动作战的首选。正因为如此,辽西走廊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谁无法有效控制该地,也就很难掌握战争主动权。明清(后金)在辽西走廊大动干戈多年,无不说明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辽西走廊之上,锦州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一个点:处于咽喉位置,卡住了锦州,就能切断关内外联系。辽沈战役中,我军率先攻克锦州,为战局胜利争取了有利战机。
二、锦州凭借四通八达的交通,重工业底蕴深厚;
结合原因二,我们不难推断出锦州发展交通的先天条件,特别是与军事密切相关的铁路。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铁路的走向也是沿着地形地势走的。锦州有着扼守辽西走廊的独特优势,进出关内外的铁路途经此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建国前,锦州地界就已经汇聚了沈山铁路、承锦铁路、京奉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此为东北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交通枢纽城市。建国后,锦州的铁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铁路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强化。铁路兴,则百业兴,这是经济发展的铁律。锦州依托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崛起为东北的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势头很是迅猛。及至1985年第40集团军横空出世之际,锦州的重工业依然是东北的一张名片。重工业底蕴深厚的城市,经济实力不会太差,这也就为当地驻军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第40军在锦州驻防多年,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百万大裁军期间,我军撤销了11个野战军军部,组建了24个合成集团军,规模之大、力度之强、范围之广确实是很罕见,但是,我军在这一历史时期,鲜有野战军军部调整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则最大程度减少精简整编的成本;二则,充分利用本部领导机关驻地的已有基础设施。第40军在锦州驻防多年,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军部不做调整符合我军惯例。综上所述,第40集团军军部定点在锦州,这既是对本军军史的传承,也是考虑到了锦州的重要性。第40集团军成军之后,高举革命前辈的精神旗帜,始终把提升战斗力作为本军建设的第一要务,一门心思练兵备战,不仅成为了沈阳军区的战斗力担当,也是享誉全军的“排头兵”。1996年10月,第120师转隶武警总部,执行武警机动师编制。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第40集团军全军“旅团化”,第118、119师双双执行摩步旅编制,坦克第5师则改建为装甲旅。进入新世纪,第40集团军战斗力建设又走向了新的台阶。2017年,第40集团军番号停用,锦州也正式结束了作为野战军军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