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乡试结束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作为策论试的第一题,“治水方略”无疑是询问如何治水。
策论的题目,一般都是出自国家政事等民生问题,四年前的乡试题目,王平也曾在老师柳夫子处看到过。
“田税改制”“工器论”以及“民贵君轻”,每一年的策论考题都不一样,一般都会与当年时事挂钩。
而这第一题“治水方略”,算是在王平意料之内的,可王平脑中依旧有些恍惚,还记得在去岁的时候,曾经小师妹韩清遥,也曾于这个问题,请教过他。
当时他的对于这“治水方略”并没有什么头绪,可这一转眼,等他依旧有头绪的时候,小师妹已然不在身边了。
这几个月来,他曾仔细研究过关于古代治水的历程。
这水患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始,再到商周时期时期,《周礼》中记载的,关于周朝设有川衡、泽虞等水官,川衡负责掌管巡视河流,执行禁令,保护水资源;泽虞负责掌管湖泽政令等。
再到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王时孙叔敖修建了塘堰工程芍陂,吴国开凿邗沟,魏国修鸿沟,魏文侯时西门豹修漳水十二渠,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等。
从秦始皇统一华夏后,治理黄河大堤,单西汉时黄河大规模决溢有十二三次,治河主要是堵口、修堤和分流。
东汉明帝时王景主持治河,筑堤并修复汴渠,使黄河九百多年未大改道 。
再到前朝和现在,治水要不单要考虑到底的地理地貌,还要考虑上下游的水利条件,眼下的治理方法,大多都沿用着以前那套,“改堵为疏”之法,或许限于知识和条件,眼下大多数人都没有建立起综合治理的概念。
王平不是水利专业毕业的,对此虽不理解,但在前世之事,每每与网友辩论,总是要学一些真东西的,所以短视频中关于水患的治理,他还是看过一些的。
不过即便如此,王平也不敢直接落笔,而是在草稿纸上写下,疏浚”,“裁弯取直”,“河道整治”,“植树造林”等等词语。
又花了一些时间,进行整改和练习以后,才将其穿成文章,一字一句抄录在试卷之上。
写完这第一道题,锣已经响了一次,贡院之中锣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也就是说这第一道题,他已经花了两个小时以上。
王平收好卷子,从食盒里取出几块点心垫了垫肚子,又开始继续填答下一道题目。
只是刚看到这第二题,王平便有些怀疑的翻了翻卷子,因为这一题考的,便是如何及时控制疫病的。
古代这疫病很难治,而且一旦让其肆虐起来,少则一城多则一州乃至一国,都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能通过乡试的,都是有朝廷承认的举人身份,而举人便已经有了为官的资格,这并不是一道医学题,考问的便是考生若是作为一方父母官,面对疫病发生时,该如何尽可能将这疫病的风险降到最低,将伤亡人数控制到最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