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成何体统!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第三场的考题,只有一词一诗,写完诗,词的题目就更简单了,上面只有三个字《菩萨蛮》。
在上一世,《菩萨蛮》原本为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它的起源之说有两种,一为古代缅甸,当时女蛮国派遣使者向大唐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就像菩萨的样子,当时的教坊因此创作了《菩萨蛮曲》。
二来,有种说法可能是与中国古代清商乐等音乐,存在着某种演变发展关系。
这个世界没有唐朝,可这菩萨蛮却是已经在前朝出现了。
菩萨蛮,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相比于诗,词的题目要更加的简洁明了,三个字将所有的规矩都给定死了,考生的应题范围只在这所规定的期限内,若是考生不熟悉这种词牌,怕是乡试这一关,也就到此为止了。
同样的,乡试前两场难度颇大,这场虽然内容不多,可要求的质量却是更好,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难度,若是技不如人,想取的好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王平要写出一篇,足够质量的《菩萨蛮》才行。
而谈起《菩萨蛮》,除了许多男性词人以外,最能让王平第一个想起的,便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作为温庭筠巅峰之作,此词作为小令,艺术表现上含蓄蕴藉,用语工致精炼,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当然,作为一个晚唐诗人,这个世界并没有温庭筠存在的痕迹,或许很多年后,大宣的文学史上,也会出现一位惊才绝艳的才子写出此等闺怨诗,谁又知道呢.....
一整天的时间,想写出两首极好的文章,是极为不容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知,诗词是作者的经历与感悟,需要推敲需要琢磨。
有时一首诗,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推敲,所以从科举出现到至今,几乎没有什么传世之作,是从科举考场之中流传出去的,
王平不到一个时辰,便已经把一词一诗给答完了,若不是乡试不允许提前交卷,用时太少又难免太过惊世骇俗,他不到一刻钟便能答完这诗赋诗。
答完考卷,王平小心把试卷收好,索性琢磨起了《射雕英雄传》的中篇几卷,《神雕侠侣》反响很好,剧院里的戏剧也快要拍摄结束了。
作为金庸老爷子的射雕宇宙,既然有市场,这三部曲可少不得一本。
对面,那中年考生,花费许久时间,脑中整理出了一篇“咏物”诗的大体脉络,正要下笔时,观到对面撑着下巴,百无聊赖的王平。
怔了怔,满眼不可思议。
“又是这般快吗……”
恍惚间,中年考生终究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参差,这便是文采与天赋吧。
……
锣响以后,王平看着夏日西下的斜阳,交了考卷,伸了伸懒腰,背着包袱便从号房走了出去。
锣响以后,王平第一个出场,在其身后,跟着林子墨,两人对视笑着点了点头,也没说话各自离开,至于剩下大部分考生,还在做着最后的推敲。
灵感这东西是可不明状之物,或许整整一日都想不出来的字词,在最后几分钟便能突然能推敲出来。
等两人从贡院离开,在身后出现的几个考生,都是庆州城本地的考生,几人站在贡院门口,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喃喃开口道:
“这场诗赋诗榜首,怕是又要出自这两位之中了吧。”
“王县男虽诗作虽少,可每一首都是传代之作,更是上一届院试诗赋试榜首,林兄参加的大小文会不知凡凡,名声极大,若是要选出今年乡试的榜首,非他二人不可了。”
一旁,有外地考生听闻,略微思忖片刻,顿了顿开口问道:
“这位兄台,这诗赋试可是整个关内道秀才具都参加的,你为何能够肯定诗赋试榜首必定是那两人呢?我关内道其他各州,也不乏诗才高绝之辈,对于你这观点,恕在下不敢苟同。”
年轻考生拱了拱手,一脸的不相信,身后几个外地考生也点了点头,似乎是对这考生的观点颇为认可。
庆州府的几个考生,闻言倒是不生气,这个时代消息闭塞,加之去年打仗,许多考生又埋头苦读,不知许多消息很正常。
只是这诗赋试榜首之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