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朝堂弹劾 (第2/2页)
“行吧,今夜,若是事情真如明亮所言,那在下就替庆州府的百姓谢过几位的义举了...”
魏铮拱了拱手,从方才几张书信来看,这青山县男王平,能守候百姓永业田之中的果蔬,酿成果酒,卖出去再返回银钱,这酒的价格可不便宜,若是能填补庆州城百姓因为战乱造成的损失,可算是真正的为民造福了之人了。
而且有琅琊郡公出面,他还是信服的....
至于若是事情不如信中所写,那么朝廷也会有公正的处置。
看着天色已然有些晚了,魏铮便拱手告辞离开,而牛达目送着魏铮离开的背影,才摇头失笑着转身离开。
王平这小子,办事倒是妥当,为了给百姓卖酒,竟然兜这么大一个圈子,索幸是好心好事,也与庆州官府沟通了,不然这还没来长安呢,就被魏景明盯上,日后可要如履薄冰了。
对面代国公府喊叫声的声也渐渐被你吸引停了下来,牛达也就不过去了,老程虽经常打孩子,但到底这手下还是有分寸的。
至于王平这小子,希望能赶紧来长安吧,一身本事,若是长久待在庆州之地,倒是有些浪费了。
能为民做主的官才是好官嘛...
他喜欢这样的后生....
远处天边,乌云渐渐离散,皎洁的月光重新散落大地。
次日一早。
太极殿内。
百官皆有序入场,随着宣帝的出场,每日的朝会也正式开始。
几部尚书例行公事过后,便是臣子们进言的时间,各部在上朝之前,都会私下商议过进言事宜,而且在进入太极殿前会呈上各自的奏折。
所以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事,不过御史台却是不同,由于特殊的性质,若有要紧之事,来不及与同僚上司商议,便会选择直接进言。
王平之事,昨日御史台之中便有论调,不过因为昨夜时辰太晚,此时魏铮还没来得及与众人分说。
“诸位大人,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御座之旁,思无量躬身开口说罢,百官左右看了一眼,见无人开口,准备等着退朝之时,魏铮身后远一些的地方,
几个御史对视一眼,两人看着魏铮的背影,一人有些犹豫要不要开口进言,可其中一人,却转头看向前方某个身影,见对方转头他看了一眼,心下了然。
很快,便与身旁御史说了一句,便手持笏板(古代官员手持的一种玉板或者木板,有着记事,礼仪,以及礼仪之用)上前迈出一步,对着宣帝拱了拱手,开口朗声说道:
“陛下,今日京中有传闻称青山县男王平编写话本扬名,酿制贩卖果酒“醉江湖”,引动京师学子不学四书五经,而痴迷于这种娱乐之道,微臣认为此人恐有与民争利以及误人子弟之嫌!”
朝堂之上,除了每日每日的公事,剩下的就是每日听言官弹劾这个,弹劾那个,这个过程,倒也成了众臣早起的一些小娱乐了。
今日听到弹劾的是青山县男,众人还愣了愣,青山县男,这人他们怎么没听过,不过随即交头接耳的介绍过后,才突然想起来,这人似乎还是陛下亲封不久的,如今就被御史台弹劾,这御史台倒是一如既往的无所畏惧。
不过听到什么话本,众人忍不住转眸和身旁之人对视一眼,合着那风靡京都的话本,原来是这位县男写的,至于这“醉江湖”嘛,也能算是个好酒了,呐....价格也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