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离别感伤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韩清遥木然转头,眼中重新焕发出光彩,朝着单老嬷嬷沙哑着嗓音问道:
“嬷嬷...真...真的吗?”
单老嬷嬷使劲点头,拍了拍手,便把门外的一个来自宁州城的流民,给唤了进来,经过这百姓结结巴巴的介绍,韩清遥的眸子越来越亮,人也瞬间精神了许多。
宁州城的百姓正是长平王放走的,宁州城也确实破了,不过却不是被直接攻破,而是右吾卫的战略性放弃,为此草原为了吃下宁州城,也吃了不小亏。
仅靠三万守军,是守不住宁州城的,韩震对此早有预料,若是把三万守军算耗在那里,等攻破宁州,草原势必无法阻挡,一路南下,韩震这才设计,一来安全送走百姓,二来折损草原兵马,保存有生力量…
对长平王韩震极为熟悉,又从小耳濡目染众多武将的用兵之道,韩清遥很快隐约就猜出了韩震的一些想法。
虽不明白爹爹退守景州,让草原南下,有什么特别筹谋,可至少爹爹还活着,就一定会有办法的。
韩清遥精神气陡然恢复正常,听着院外传来的嘈杂声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县城里的百姓,安全送到庆州府了。
以草原兵马之快,不需几日便能赶到积元县,想把百姓们安全送到,这就是最后的机会了……
韩清遥眼中满是坚定,撑着身子站起来,穿好衣服就走了出去....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皇叔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爹爹在景州图谋退敌,她身为嫡长女,享郡主尊位,定要当仁不让的站在百姓之前。
单老嬷嬷看着重新焕发神采的韩清遥,稍稍缓了一口气,跟着走了出去。
院外。
县城之内,明月楼上,王平和朱县令两人,正看着城中百姓有序的分流,此时府城苏烈的支援已经到了,土石正带着一群兵丁,穿着陈旧的皮甲,维持着秩序。
分流之策是王平提出来的,眼下百姓逃难队伍里,年龄,体力,耐力参差不齐,若是统一出发,速度就不能够保证,综合考量以后。
王平请求朱县令和马县尉,配合县城白鹭书院的一众学子,统一收集安排,驴车一类能携带人与货物的东西,以及征召牙行县衙里一类有脚力的驴子,做好标记,登记造册....
再把众多人流分成三批,第一批者,年轻力壮带一小波稍大一些的孩子,带着轻便的行李,再配一小队护送立即出发走在前头,往前探路,
第二批者妇女和年纪幼小的孩童,以及康健的老人走在中间,在大部分府城兵丁的护送下前往府城,第三批者,则是最后剩下的一些五六岁大的孩童和县城里多老人,由剩下的最后一部分年轻汉子拉着驴车,连同一些百姓们的家底带上,走在最后。
三拨人速度不同,行装不同,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减少一些,赶到府城所需要的时间。
为了轻装简行,百姓们含着泪,将很大一部分东西都舍弃了,可依旧有许许多东西需要运走。
白鹭书院的学子们,被王耀几人带着,满头大汗的提着墨笔,一笔一笔的记录着百姓们,再三叮嘱的包袱物件。
王平站在楼上,听着不远处传来,阵阵家人离别的哀嚎之声,面色微动,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自打从小时候到现在,王平的记忆里,大宣一直都很太平,王家庄的两任县令也治理得当,没有贪官污吏,没有扒皮地主,小时候日子虽然有些苦,但大家都有努力的奔头。
可与王平不同的是,县城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王平一般,有些年纪大一些的,经历过战乱的老人,对于这种妻儿老小离别的场景,却无比害怕,苍老枯瘦的手掌,颤颤巍巍抚摸着孩的脸颊,眼神深情而又悲怆....
战争一但开始,身处于命运的洪流之中,许多人便会再也没有了选择,当下的最后一眼,便有可能是此生的最后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