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千古际遇 (第2/2页)
皇上赵祯心情很好,和颜悦色地道:“你们要知道,正因为朕宫中如此冷落,才使得民间能够如许地快活。我若像外面那样快活,则民间就冷落了,老百姓就快活不起来了。”
书史的人写下这件事时不禁发出一声:呜呼!年轻的皇帝说出这样一番话,真可称得上是千古盛德之君了。
当然写史之人不会了解赵祯皇帝的内心活动,他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他的心已经随着音乐声飞出了高大的宫墙,这才有了本书前面的那场矾楼夜宴。
与赵祯皇帝一起去矾楼的,有个年轻的随员叫宋祁。
柳三变虽然在宴会上见到了宋祁,却只是泛泛地打了招呼。他更不知道,那天宋子京举办的家宴,本来就是为他准备的,是皇帝交给晏殊的任务,让他进一步考察柳三变的情况。
晏殊不屑于与柳三变为伍,又不敢抗旨,思之再三,才请宋祁出面举办这场宴会。宋祁喜好奢华享乐,倒乐得接受这项任务,既不用自己花钱,又可以结交许多人,所以连推辞都没有。
你说如果没有这场宴会,柳三变与虫虫怎样相识,也许永远是个未知数,这场宴会的举办原因和背景竟然是这样,这不是天作之合又是什么?
宴会后,宋祁将柳三变写的那首词,誊抄一份交与晏殊呈给皇上算是交差,不料皇上读完词后甚是高兴,连夸词写得好,又夸晏殊、宋祁会办事。
据后来阎总管对柳三变讲,此后皇上在大内听曲,多数时候也都是让歌女在帘后演唱。
书生柳三变与当今皇上这一段邂逅可称得上君臣之间千古际遇,照此发展下去必成一曲千古佳话。你想,君王为寻访人才夜入歌楼酒肆,为的又是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寻花问柳,然后君臣遭际,话语投机,再后是才子考试不第,君王赐职。这该是多么具有美妙称奇的戏剧情节啊!
孰料事件结果却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与初衷背道而驰,既不是皇上所预想的,更不是柳三变所期盼的。
这些事他柳三变又哪里知道,哪有可能想到曾经与自己对面而坐、饮酒论文的那位年轻公子乃是当今天子——大宋国朝第四代皇帝赵祯。
如果说柳三变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常人眼里这是个巨大损失。但在柳三变那里不值一提,毕竟他有真才实学,胸怀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