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 第188章 泡澡文化

第188章 泡澡文化 (第2/2页)

“这房子里的蜘蛛网和墙面的灰尘都弄干净了,就剩下地面。”

“打扫起来快得很。”

易中海刚对李兰说完,又看向贾张氏,“贾家嫂子,你看这样行么?”

“下午你和兰子两个人,把我们三家的地面打扫干净,然后你和兰子带着干娘,你们三人自己去女子澡堂泡澡,搓背。”

“好好洗洗,去去疲惫。”

“一年大头也都不容易,去澡堂子泡泡,搓个澡,算是把解放前的晦气也给洗刷掉,然后迎接新年吧。”

贾张氏听闻易中海的话,忍不住的站起来,直拍大腿,“好,好,就这样办。”

“我们下午也去好好泡个澡,好长时间没洗了。”

李兰这边没有搭话,而是满脸都是幸福的味道。

眼神里也带上了一丝孺慕。

如果说易中海两口子在看医生之前,两人的关系很冷清,那么在看医生之后,两人也算是恢复了正常的夫妻关系。

以前李兰没有给易中海生孩子,两口子在院儿里被排挤的很,无论是外面的风言风语,还是家里易中海的冷淡,这些都让李兰被压得喘不过气。

而易中海无论是在厂里,还是在院儿里,因为被排挤,名声都不怎么好,有气都撒在李兰头上。

所以李兰来北京城这么久度没有去过澡堂子,去体验一下刻在北京人骨子里的澡堂文化。

咱们中国人爱干净,爱卫生的习俗从秦汉就开始了。

在秦汉时期,人们管热水叫做“汤”,贵族们是以沐浴为礼仪的。

甚至连中国最重要的礼仪、祭祀之前都是要沐浴的。

到了隋唐,人们把沐浴这个习俗又忘民间传播的更远。

不再是达官贵人们专属的礼仪,而是成了一般的消费。

人称“脏唐”的唐朝,长安城里都有不少的汤馆,客栈之类的立功热水是标配,洗温泉的习俗也传了下来。

到了宋朝,我们发现东京汴梁就有不少的澡堂子,《清明上河图》里面都有汤馆,更别提其他的文学作品里的内容了,比如《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团行》、《都城纪胜·诸行》等。

到了元朝,元大都定在北平,这时候算是北京城成立的第一个面向百姓的澡堂子,当时在天庆寺。

天庆寺作为元朝皇家寺庙,是接受达官贵人们供奉的,在敬香之前都需要沐浴更衣。同时还有来往挂单的僧人,也需要洗澡沐浴。

后来澡堂子就在北京城普及开来,从各个寺庙普及到民间,让澡堂文化在北京生根发芽。

明永乐年间,北京开始正式出现大量的洗浴业,民间经营浴池的出现和兴起,才逐渐成为人们主要洗澡的地方。对了,在明时,澡堂子的名称为“混堂”,即多人混在一起沐浴的寓意。

大约到了清代,浴室开始脱离寺院,并逐渐兴旺。那时北京城,公共澡堂子开始普及到百姓阶层。

各街道,甚至是大街小巷中,相继开设对市民开放的,规模不一的上百家公共澡堂子。

澡堂子里的一些社会功能,也开始丰富起来。人们开始聚集于此,老北京市民的生活也真正融入了其中。

这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生计,不再是贵族们的专属。

到了民国初年,浴池业继续发展,不仅数量增加,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前门外李铁拐斜街1916年创办了一家专门接待女子沐浴的澡堂,称润身女浴堂。这是女性自由开放的一个标志,也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家女性澡堂。

建国前最大的民间澡堂就属于西城的“华宾园”,当时华宾园老板是北平浴堂业同业公会会长,管辖96家澡堂子,2642名职工。可见当时华宾园在北平浴堂业中的地位。

建国后,华宾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军代表李光明接管,更名为“西四浴池”,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国营浴池。

东城的清华园也跟华宾园差不多,二者算是在北平洗浴业分庭抗礼的情况。

那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说中国人不爱洗澡,不讲卫生呢?

那是从清末到解放前,长达百年的混乱,让百姓们肚子都填不饱,何谈卫生?

那些外国人拍摄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朝不保夕的穷人。

不是我们不讲卫生,而是讲不起。

要知道西方的洗澡习俗也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而我们历史中,但凡承平时期,就没有不洗澡的,除非是实在缺水的地方。

我们的传统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到了民间又有更多的礼仪限制着百姓洗澡、讲卫生。

易中海看着心动的妇女们,微笑着说道:“这样吧,你们三个下午去澡堂子的钱,我全包了,好好洗。”

易中海说完,就带让贾张氏和李兰给自己两人收拾干净衣服。

拿着衣服,易中海和贾东旭准备随便找一家离家近的澡堂子。

毕竟前段时间,政府禁除妓院的行动,不少的妓院也改成了澡堂子,加上原来的澡堂子,整个北京城足足有两三百家的澡堂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