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 第115章 贾家买地(下)

第115章 贾家买地(下) (第2/2页)

贾张氏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那当然啊,本来人家这一季就要收走五成的粮食,现在突然把地卖了,你不给人家补偿,人家能愿意?”

“就算最后一亩地分150斤粮食,等这季春小麦收了,也有42万块钱的收益啊,更何况水浇地还不止150斤的收益,所以我们还得每亩地补偿人家地主50万块钱,10亩地就是500万。”

这一听,院儿里不少人都咋舌了,10亩地,院儿里的邻居们挤一挤还真能挤出来,可是给人家地主的青苗补偿就有些难为人了。

仔细算了一下,这贾家总共得出530万,才能买下这些水浇地,也幸好贾家有老贾的抚恤金。

院儿里买得起的就只有易中海家、袁家、赵祖德家、钱启富家、贾家、何大清家、刘海忠家、许富贵家,至于后院的孙家、前院儿的吕家、闫家,肯定是没钱买这些地的,就算能买下,可是青苗钱交不起。

这时候贾张氏又发话了,“不过我还悄悄的到当地乡政府打听了,当地乡政府的干部说,原则上不许买卖土地,买了政府也不给立契,政府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要是想自己的土地保住,最好是把户口落在当地村上,还要给村上交点入户的钱,作为村里的好处,好让村里的人不是那么排外,这也就几十万就行了。”

“等政策下来了,再重新办地契也是一样的。”

“不过当地的乡政府一个小干事,听说了我们家的情况,知道了我是拿我们家老贾的抚恤金来买地,还特意交代,别人均5亩地去,说我们家是工人阶级,为国家做贡献,做出牺牲不容易。”

这时候何大清发话了,“这么说要是想要那地,还得转成农村户口?”

贾张氏挥了挥手臂,“农村户口咋了?”

“起码有自己的地,自己的粮食啊,现在城里的粮食一天一个价,多贵啊,地到手了,等农历八月份(阳历9、10月)秋收的时候,粮食就到家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那不快活?”

这下大家就没问题了,不少人心里盘算着,买不起的孙家、吕家、闫家就走了。

留下的买得起的就是各种思索。

何家、易家、钱家、赵家那是纯粹纯粹不需要,许家还没回来,有点想法的也就是袁家的老爷子和刘家的媳妇赵梨花。

袁老头那是铁了心的要买,“散了散了吧,有想法的,回家商量去。”

说完就带着袁家的人走了,赵梨花见状也死死的拉着刘海忠往家里去。

“爹,你真的要买地啊?”

听着大儿子的疑问,袁老头叹了口气,“我年纪大了,在城里待着不自在,去乡下种地也好,我跟你娘可是好多年就盼着有地种啊,这么好的机会,当然把握住啊。”

“反正家里的孙子辈儿都长大了,也不需要我帮忙带了,我到乡下过也不错,每年种地的粮食还能跟你们几家份一下,也能缓解一下我们家的压力。”

“老三,你今天回来也是想看看买地的事吧?”

袁振声点了点头,“是啊,上午买地的事厂里传遍了,工人们哪有什么心思干活儿啊,我想着这事从我们院儿起来的,我就回来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爹,你真的想回去种地啊,咱们北平经过统计,确实人均五亩地算是贫农,可是您回去一个人种五亩地,每年才多少收益啊,还不如留在城里呢,我们兄弟几个又不是养不活您,要是传出去,那别人不是说我们不孝?”

袁老头一拍桌子,眼睛瞪得老大,胡子吹得飞起,“别跟我扯淡,爱说让他们说去,你们多抽空下乡看我孝心就有了,别人还能说啥?”

“这地我必须要买,谁也不能阻止,家里有了自己的地,到时候我们家的祖坟就有了,不至于连坟地还要到处买。”

家里现在就两个儿子在家,老二,老四都分在外面单过了,见劝不住,只能听之任之。

后院儿刘家,赵梨花也缠着刘海忠要买地,刘海忠发脾气了,“我以后是要当官儿的,咱们家买地了,谁去做农民?”

“你去?”

这下赵梨花也不缠了,就是心里不甘心。

果然下午贾张氏又急匆匆的出去了,等晚上回来白契就弄好了,接下来贾张氏还打算明天再去从里随便买个住处,在村里落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