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 第23章 合资的饭店

第23章 合资的饭店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何宇柱一出现,李怀德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递给他。

何宇柱接过来夹在嘴边,李怀德则迅速点燃一根火柴递过去。

吸了一口烟,何宇柱低声问道:“厂长,找我有什么事?”

“哪里的话,没事就不能聊聊天?”

李怀德笑了笑,随即表情严肃起来,“其实是有一件事情。

现在厂里的后勤由我负责,今年情况有点特殊。”

“我想尽量提高工人们的营养水平,这需要肉联厂的老赵帮助。”

“老赵见识广泛,什么好吃的没见过?”

何宇柱点头说:“确实,如果他样样都能搞定,那我在这就没什么用武之地了。”

“您误会了,城里正宗的四川菜肴并不多,而且老赵的职位并不算高。”

李怀德笑道:“再加上我知道,您以前就是在餐馆做事的。”

“现在的原料确实不好弄,除非是那些大型的国企或是公私合资的饭店,其他地方可不容易找到好的原料,你看……”

“能否想想办法呢?”

何宇柱没想到李怀德竟然想到这一点,他内心清楚,有能力利用关系的人自然不会浪费。

而且李怀德确实是个精明的人,远超那位杨厂长。

何宇柱摆出了一副为难的表情,说道:“这……这件事……”

他望向厨房的方向,随即走出几步,李怀德紧跟在后。

“这事儿确实不太好办啊!”

他的语气变得有些压低:“现在审查特别严格,费用肯定不会少。”

“价格倒是可以商量,主要的问题在于票证难找,但钱不是问题。”

说着,李怀德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钱,“这里有一百块,您看怎样安排。”

稍微考虑了一会儿,何宇柱接过钱说:“大概能摆四桌宴席,每桌八道菜,肉类和蔬菜搭配适宜,再最后端上一锅小鸡炖蘑菇。”

李怀德听了这话,满意地点点头,“好,就这么定了。”

就在他准备离去时,何宇柱把他喊住,“等一下,这些东西可不能大张旗鼓地带到工厂去!”

“您有专用的车子吗?”

“您考虑得真周到。

那……到时候您给我打个电话,我会派车去接东西,这样更合适一些。”

李怀德同意他的方案,这样可以避免不少麻烦。

“好的,那就这么办。

那我现在先去找几个熟人问问情况!”

说完,何宇柱便准备出发。

“你去吧,这边的事情我会和马峰交待清楚。”

李怀德立即表示理解和支持。

换好工作服,何宇柱跨上自行车离开了。

他打算找一个隐蔽的地点存放物资,虽然量不多,但必须确保无人注意。

若自己带回去难以解释,而利用李怀德的专车则更合乎情理。

即使未来受到追查,基于单方面的陈述也无法构成证据,甚至可能反败为胜。

通过这一次合作,两人的关系更为牢固。

何宇柱确信,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将更加安全无虞,政治背景也会更为清白。

此刻,在何宇柱的计划中,所有资源都非常充沛。

他制定好了几套菜单,并从存放区域挑选了相应的物品,安置在一个半废弃的小院子里。

之后,他寻找到了一处电话亭,投币后直拨李怀德的办公室。

李怀德没有料到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

李怀德立刻吩咐司机前往指定地点取物,何宇柱则返回原地等候。

他知道在这个人口密集的古城中,流离失所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长期干旱,多地的农作物颗粒无收,为了生存,许多家庭带着所有家当到处漂泊,这类没有固定居所的人被称为流民。

他们的存在给街道社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没过多久,车就到了。

何宇柱和司机一起将物品装上车,然后二人分头行动,物资被送到一个小食堂的仓库。

之后的事交由李怀德处理,他需要邀请肉联厂的赵厂长参加宴会。

是否能请到赵厂长取决于李怀德的能力,因为在目前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作为肉联厂的负责人,赵厂长每天都接到各种邀请,这个位置确实很有优势。

当前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加上国际债权人要求以物资尤其是粮食还债,使得国家陷入更大的困境。

光是干旱还不足以导致如此局面。

下一年,国家将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届时困境有望缓解。

然而,这种转变似乎颇为仓促和神秘,像是大量意外资源突然被调度,使得粮食供应迅速增加。

交接完成后,何宇柱直接骑车离去,这也是经过副厂长同意的。

刘海中思索片刻后说:“这件事并非不可能,但你需要说服老阎。”

易忠海补充道:“仅凭我们俩是不够的,这次必须得到三位长辈的合作才行。”

“好,我去把老阎叫来。”

说罢,易忠海起身走向前面的小院子。

要说服阎埠贵确实不容易。

鉴于他们家的条件,不一定缺粮食。

虽然家庭成员多,但他们都持有城镇户口,每人有一定量的定额粮食,累积起来也算可观。

而且阎埠贵每个月都会用质量较好的粮食换取更多的糙米。

即使在这荒年,有些家境不同的家庭仍会有余粮,愿意食用精细粮食。

易忠海来到阎埠贵家,敲门进屋后直接说道:“老阎,老贾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阎埠贵一听就知道事态不妙,马上回应:“老易,哪家不是艰难度日呢!”

易忠海理解他的感受,但仍强调道:“我也知道,但贾家的情况特殊,大部分人的户口还在乡下,你也清楚。”

阎埠贵听完后说:“这事能怨谁呢?”

“当时贾张氏坚持要留在乡下的几亩地耕作,不愿迁户口进城。

后来秦淮茹嫁进来,也没有同意把户口迁过来。”

“现在政策不允许随便更改户口,所以他们家里着急了,但这不能怪别人。”

易忠海深感无奈,但觉得贾张氏不过是贪图那几亩田地。

既已进城,那些土地就留给了娘家住户耕种。

后来成立了生产队和公社,实行按工分配的制度。

“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再怎么提也无济于事。

现在他们家里连口粮都很紧缺,难道我们能眼看着人家饿肚子?”

易忠海说道。

“每月我能拿出的只有十斤玉米面,但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万一真有人饿肚子甚至饿死,街道上的领导又会怎么看我们呢?”

“到时候,咱们三个肯定逃脱不了责任。”

阎埠贵皱起眉头,这确实是个难题。

而易忠海恐怕心里的目标还是何宇柱。

“那你打算怎么解决?”

阎埠贵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