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 第18章 一片血迹

第18章 一片血迹 (第2/2页)

何宇柱问。

“我是李怀德!”

李怀德温和地回答。

何宇柱连忙站起来,“原来是李处长,不知道李处长来后厨有什么指示?”

“我们出去聊聊吧?”

李怀德建议。

“好的,请您先走!”

何宇柱礼貌地回答。

毕竟对方不好得罪,而对方也非常客气。

何宇柱不是糊涂人,他知道马峰不可能每次都自己出钱让他做特别的饭菜,作为食堂主任他也不可能负担得起。

显然,昨晚的事情马峰已经如实汇报,这才会让李怀德亲自找他。

二人走出厨房,李怀德开口说道:“这次是我工作的失误,马峰的觉悟还不够高。

何师傅是否有意担任食堂主任一职?”

“李处长太过奖了。”

何宇柱回答,“之前的领导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我拒绝了。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我不适合当主任。”

“我就安心待在后厨,做个好厨子。

这里更适合我,也省心得多。”

李怀德点头赞同。

凭借何宇柱的厨艺,炊事员的职位确实偏低,前任领导肯定会在其他方面补偿他,留下他。

“何师傅真是太谦虚了,我听别人说你管理的食堂非常出色,你一直都非常用心地为厂领导服务。”

李怀德笑着说。

何宇柱当然明白这话的弦外之音,之前他为什么愿意做特别厨房?现在怎么会改变了主意?

何宇柱答道:“这些事确实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但做事不能只看个人的得失,最重要的是心情舒畅。

如果付出了却得不到认可,谁会心甘情愿呢!”

“比如马峰同志,完全不懂业务,却想拿我树立权威?我看中的是轧钢厂人多,能方便我接一些私活,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他地方需要我。”

何宇柱直言不讳。

李怀德一琢磨就明白了:何宇柱的私活收入甚至比工资还要多。

否则他为什么要辞掉食堂主任的职位?他又为什么要在这儿待着?

现在反而是这些厂领导需要何宇柱,毕竟在这个年代,人们为了生活温饱,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尤其是对李怀德来说,他接待的大多数都是同级别的官员,一个好的厨师是其他工厂无法比拟的优势。

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可以帮助他拓展人际关系。

所以,李怀德必须要清楚何宇柱的重要性。

失去了何宇柱再找一个同样好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何宇柱现在辞职也很简单,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去给高层做饭,只是那样收入会少很多。

虽然他并不缺钱,但私活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掩饰。

如果到时候真的不行,他可以离开鸽子市,继续做私活,顺便卖一些食材,反正数量不多,不会被查出来。

“的确,心情舒畅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何师傅以后能够专心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

李怀德虽然没有明说,但话说到这份上,马峰的问题显然已经不再是个问题。

“您放心!”

何宇柱点点头表示同意。

毕竟这段时间他从马峰那里也捞了不少好处,是时候收手了。

如此一来,食堂的事务依旧由何宇柱说了算,马峰除了偶尔在办公室或早上到其他食堂转转以展示主任的身份,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

时间悄然流逝,1959年即将结束。

从去年开始,各地就开始干旱,今年情况更加严峻,口粮定量减少,家家户户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

贾家又多了一个孩子,贾当已经出生,虽然她是个女儿,但贾张氏并不满意。

不过,贾东旭升职为四级钳工,工厂发了奖状,还奖励了一张缝纫机票,贾东旭立刻买了一台缝纫机。

贾张氏再次在院子里昂首挺胸,觉得儿子非常争气。

四级钳工一个月的工资是五十二块五,已经超过何宇柱了,这让贾张氏更为得意。

尽管何宇柱做私活赚得更多,但表面收入上的胜利已经足够让她感到满足了。

眼看新年即将来临。

这天,何宇柱回到家,雯丽马上问道:“柱子,你能不能搞到一些粮食?”

“是父母家里的粮食不够了吗?”

何宇柱直奔主题。

“倒不是父母家,是大姐家。

那两个孩子吃得很厉害。”

雯丽清楚家里的粮食分配情况,他们一家三口虽有定量配给,但主要依靠额外渠道,就连普通的玉米面也要过筛才食用,这种细致程度,一般家庭很少能做到。

何宇柱果断答道:“今晚我就去一次,直接送到父母家,他们住的地方 ** ,如果大姐或二姐需要,可以直接从那里取些。”

“我们可以趁着过节的时候带上雨雨一起去,在那里能敞开肚子吃,自家却不行。”

雯丽听后开心地说道,“这样做会不会有问题?”

“你放心好了!”

何宇柱笑着说,却没提物资的具体来源,“咱们先吃饭吧。”

一家人围桌吃饭,饭后何宇柱推着车准备出门。

“柱子,这么晚了你还要出去?”

邻居阎埠贵在门前拦住他问。

“嗯,雯丽家那边有点事,我吃完饭就去看看,尽量早点回来,麻烦你别太早关门。”

何宇柱解释道。

“好的,没问题!”

阎埠贵看到他没有带什么可疑物品,便放心让他走了。

何宇柱骑车前往雯丽的娘家。

夜晚街头宁静无人,何宇柱一只手扶住自行车,另一只手持手电筒照明,因为觉得车上装的灯不仅照明效果不好,还容易出事故,所以选择手电筒更安全。

抵达雯丽家所在的巷口,何宇柱四处打量一番,从自己的特殊储物空间中拿出一些物资,推车进了巷子。

“啪啪——”

拍门环后,里面传出问话声:“谁啊?”

“妈,是我。”

何宇柱回答。

“柱子?”

文母连忙开门问道,“你怎么来了?”

“给您送点东西,进来再说吧。”

何宇柱看了一眼周围,提着车径直进了门,车载着不少物资。

文母立即领会,快速关门后问:“这么多,会不会有问题?”

“没问题,这些不是厂里的,我也不敢乱拿厂里的东西。

不过,作为厨师,在北京找点物资并不难。”

何宇柱的话不全是虚话,以前的职业经历让他认识了不少同行朋友,这些年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二人走进院子,何宇柱立刻开始卸货:“这是百斤白面粉、经过筛选处理的百斤玉米面、五斤鸡蛋、两只鸡,还有五斤羊肉!”

“这么多!”

文母既感动又感激,她清楚小女儿雯丽家里一贯食物充足,但农村今年收成不好,城里也减少了供应。

即使家里只有她和丈夫两人,但想到还有女儿这一份。

文父穿上外衣,走出了房间,说道:“柱子,这么多东西,怎么帮你们家解决困难呢?”

“爸爸,您别担心。

不过记得让大姐和二姐每次少拿点粮食,毕竟她们家附近杂住户多,人也多。”

何宇柱提醒道。

“可以少拿点,多跑几趟,白面也是,两位老人自己也多留一些吧。”

“等元旦,我会带着雨雨再来,而且逐渐给你们送东西过来,这样不会那么引人注意。”

文父点点头,说:“说得对,还是要小心些,柱子,你一定不能犯错!”

“您放心,这些都是从大酒楼买的,那里物资相对充裕。”

何宇柱简短回应后,把东西送进厨房,整理了下衣服,骑车离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