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泛舟之役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郤芮于是赶紧出来道:“国君,我们对秦国并没有毁约,当初您的国书说的清楚,不是不给河西之地,而是暂缓割让河西五城罢了。
此次前去去向秦国求助粮食,秦国若不肯借给我国粮食,那就是他们先与我们翻脸,断绝秦晋之宜,这样一来,那我们还给他谈什么割地之约,不给他五城合情合理明正言顺。”
晋惠公道:“哎……经郤芮大夫这么一说,好像有道理啊!好好好,寡人这就拟好国书,派人前去秦国借粮,嗯!庆郑大夫,我看您能言善辩,代寡人走一趟吧!带着礼物去向秦国求粮。
大夫庆郑于是带着晋惠公的求助信和礼物来到秦国,见到秦穆公满脸堆笑,祈求秦穆公道。
尊敬的秦公,晋大夫庆郑代表晋国国君拜会秦君。
秦君乃是睦邻友好之邦,先有秦晋之好,后有秦君大义救晋难,护送国君回国继位,虽然中间有点误会,但是不妨碍秦晋两国直接情谊。
如今晋国遭天灾之难,庄稼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饿殍满地。
晋君心怀万分的虔诚与愧疚,在此祈求您能借粮予我晋国,以解晋难。
如今,晋国正遭受着严重的饥荒,百姓们食不果腹,生计艰难。在这危难时刻,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向您,我们的友邦秦国求助。
昔日,秦国与晋国之间有着诸多的友好往来,秦国曾对晋国施以援手,这份恩情,晋国上下无一刻敢忘秦君之大德。
如今,晋国面临如此困境,唯有仰仗您的仁慈与慷慨。若您能借粮救急,晋国必将感恩戴德,永铭于心。
待晋国渡过此难关,必当加倍回报秦国的大恩大德,使两国的情谊更加深厚,友好长存。
还望穆公陛下,怜悯晋国百姓之苦,赐以粮食援助,晋国上下皆翘首以盼,感激涕零。
公子挚道:“庆郑大夫好言语,你们晋国国君的契约都能说不算就不算,给了你们粮食你们再反过来和我们翻脸,这上哪说理去”。
庆郑脸色一红道:“公子说笑了,国君向来说话算话,哪能废了割地之盟,只不过暂缓时日割地交换罢了,倘若这次秦国借粮回来,我们国君定然连本带利一并归还”。
秦穆公听了后,深情肃然道:“晋国特使,此事非同小可,允许我和诸位朝臣商议,您先回馆驿休息一下,请……”。
庆郑看到这事有商量,于是高兴道。
“微臣遵命,晋国百姓无不翘首以待,祈求秦君仁慈”,随后庆郑告退。
秦穆公立即召集群臣商议此事,秦穆公道:“夷吾为了回国继位,不惜答应割让河西五城给我国,但是他后来坐上晋国国君之后,却背约赖账不给。
可见晋国历代国君全都一个德行,那就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先如今他们好严祈求,无非饥荒而来向我们求援,大家说说这粮食到底该不该借给他们?”
蹇叔出来答道:“君侯,这天灾人祸,那可是谁都不能避免的,秦国借粮给晋国,救灾安民,顺应天理,顺天行事,必会受到上天的护佑。”
秦穆公道:“不是我不愿意借粮给晋国,我们先前施舍给晋国的恩惠已经够多了!可是毫无回报”。
百里奚道:“君侯,施恩图报那对秦国自然是好事一件,如果我们施恩未能得到回报,天下人只会非议晋国人薄情寡义,责任全在他们一方。
晋国君臣背信弃义,必会遭到天下人唾弃,到那时我们再兴兵攻打晋国,定然百战百胜?所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天下自有公论。
君侯不是一直想东出称霸,我们不计前嫌,再次救晋难,以德报怨的信誉势必会在列国诸侯之间树立起好的名誉,对于未来秦国发展至关重要”。
公孙枝也出来支持蹇叔和百里奚,他的理由很简单,常言道。
旱三年,涝三年,今年丰收明年灾,保不齐过两年咱们秦国要是也遭了灾难,我们可以求救的国家可不多,只有晋国。
因为他横在秦国和东方诸侯之间,要是现在得罪了晋国,将来秦国有灾荒,晋国直接锁定函谷关,秦国危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