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从军!土桥村被任命为出关前锋! (第2/2页)
丘福、朱能来到谭渊面前时,谭渊嘿嘿笑着,迫不及待把肩膀凑过去。
丘福笑着瞪了眼。
一边佩戴,一边笑骂叮嘱,“别高兴的太早,到了关外,你要是作战不够勇猛,我就亲手拔了你的肩标,让你将功补过,什么时候,我满意了,再重新给你戴回肩标。”
他很看好谭渊。
勇武,肯动脑子。
最主要,这家伙虽然大字不识几个。
但身上就是有一股子能调动战士情绪的匪气。
当然,这也是个能惹祸的刺头。
对待这种刺头,就得前面钓一根萝卜,后面还要举着鞭子。
这样,才能让他把旺盛的精力,全都用于领兵上。
“千户,你就瞧好了吧,咱肯定不辱没这一道杠,等咱立功了,你可得论功欣赏,给咱换个两道杠。”
瞧,又开始蹬鼻子上脸了。
朱能替丘福笑骂道:“是不是,还想要我和千户,把三道杠摘下来,给你戴上?”
“副千户,总有一天,咱肯定能戴上三道杠,不过,到时候你们肯定已经不是三道杠了。”谭渊毫不掩饰。
可这话说的,却让丘福、朱能非但不生气,还十分高兴。
他们已经不是三道杠了?
三道杠之上是什么?
两人相互对视,都不免畅想。
……
不远处,朱棣观察着无缘佩戴肩标的普通将士。
若有所思。
“朱先生。”身侧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路。
朱棣转头,就见周浪羡慕看着,低声询问,“朱先生,我这个年纪,如果从军,有没有可能捞个一道杠?”
闻言,朱棣顿时笑了,“你想从军?”
周浪讪笑。
这一路,跟着朱先生学习了很多,看着谭渊他们得到肩章,他也羡慕。
他不想一辈子,只呆在江宁一个小地方了。
想闯一闯。
可他除了有点武艺傍身,读书就是勉强识字,歪歪扭扭能写,除了从军,实在想不出,还能往哪方面发展。
朱棣琢磨着,周浪肯定是羡慕。
周家世代就是吃衙役这碗饭的。
至少据他了解,从元朝开始,已经四代人吃这碗饭了。
历朝历代,地方官府中的衙役、胥吏,其实都有着很浓的家族传承色彩。
周浪家几代人能吃这碗饭,就是有点家传武艺傍身。
“可以倒是可以。”
朱棣给周浪分析道:“但从军很危险,有可能把命丢在战场上,就安全而言,肯定不如衙役。”
“你的年龄也稍大了点,快三十了,也就是说,你只剩下十年时间,如果十年内,你还是一个大头兵……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周浪跃跃欲试的情绪微微有些低落,点了点头。
十年后,如果还是大头兵。
军旅就没什么发展可言了。
朱棣这是在给周浪分析职业规划。
人生想过的好,就要有一个规划。
他自己就有规划。
……
“总之,不忙着做决定,先想好,等咱们这次徭役结束,你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如果商量后,还想从军,我跟丘千户打声招呼,他虽然地位不高,可安排你,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周浪笑着点头,“行,我听朱先生的,好好考虑考虑。”
“四哥,我呢?我能参军吗?”
村里一个年轻人,突然也插口。
朱棣顿时哭笑不得。
一个肩标,至于嘛!
啪!
他刚要开口,八叔冲着年轻人,重重拍了一下,压着声,瞪眼道:“周浪有家传武艺傍身,你们会什么!”
“村里马上要搞乡土村社建设,有你们做事的机会!”
“把咱们村建设好,一样能有面子!别整天,看着这山,望着那山,想一出是一出!”
八叔直接把几个年轻人镇压。
朱棣笑着松了口气。
不是他偏心。
实在是村里这几个年轻人,不适合。
没有武艺傍身。
可能一场恶战,他们就得全折在战场上。
八叔经历了从农民到军人,再到农民的转变。
知道其中的淘汰,多么的残酷。
能活下来的,都是运气!
所以,八叔很珍惜现在的日子。
“好了,授予结束!”
丘福的话,打断了朱棣的思路。
丘福又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就下令全军准备启程。
朱棣等人也忙返回。
出发上路不久。
张武就小跑过来,“朱先生,千户、副千户找。”
朱棣点头跟着张武离开。
张璞看着朱棣离开的背影,不由微微皱眉,他想跟去听听,又不敢做的太明显。
担心引起朱棣的怀疑。
‘算了,朱四郎不在,正好旁敲侧击他的乡亲,套些有用的东西。’
……
朱棣追上丘福二人。
丘福和朱能竟然主动翻身下马,把马缰扔给亲兵,和他一起走着。
“朱兄弟,马上就要出关了,曹国公让我们关照你,但我们不能只关照你。”
丘福没转弯抹角,指着前方,“我们准备放慢速度,处于整个役夫队的中间,这样一来,无论是前边,还是后边发生危险,我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驰援。”
“你们村的牲口照顾的最好,速度最快,加上你们村经过你的训练,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山东时,已经得到了证明。”
“所以,我们想让你们走在前面。”
“当然,绝不是把你们当探路的诱饵,谭渊会率领本部,走在你们前面。”
话罢,丘福、朱能齐齐看着朱棣……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