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影响深远的丘福奏章! (第2/2页)
目视侍从走远些,徐妙云便迫不及待展开信。
看到朱棣等人,做诱饵时,情不自禁皱眉。
看到大获全胜,所有人平安时,轻轻吐气,眉头舒展。
看到刘家村,全村人在祠堂为朱棣等人立碑著述,两村世代友好时,唇角情不自禁大大上扬。
眉宇间,都藏着笑意,
又反复看了好几遍后,才笑着转身往学堂内走去。
脚步都带着欢愉。
徐妙音在学堂内看到了,惊的微微张嘴,喃呢:“阿姐碰到了什么好事?”
孩子们被她的声音惊动。
纷纷转头看去。
也惊的瞪大眼,张大嘴。
显然,也没见过徐妙云这样一面。
徐妙云来到学堂门口,发现徐妙音和孩子们的异样,才意识到了。
有点不好意思,忙转移话题:“先生刚刚收到一封信,关于你们父兄的。”
“师娘,信上说了什么?”
“师娘,师傅和父亲他们现在到哪儿了?”
“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
孩子们果然被转移了关注点。
徐妙音低头捂嘴偷笑。
姐夫江宁服徭役时,阿姐自己思念分神,没办法给孩子们上课,就借口孩子们思念父兄,放假一天。
现在又是相同的套路。
等着吧。
现在好骗,可孩子们终有长大的一天。
等孩子们再谈论起,她们师娘这些套路时,看阿姐怎么应对!
徐妙云可不管往后的事情,在孩子们眼巴巴期盼中,走到讲台,给孩子们读起了信的内容。
徐妙音也渐渐听得入迷。
孩子们听完后,从震惊中回神,发出惊呼和质疑。
“师傅好厉害!”
“我阿爹这么厉害?”
“我也不相信,在家里,他连娘亲都吵不过!”
“师娘,我爹也吵不过我娘!这回怎么这么厉害?”
……
噗!
徐妙云、徐妙音都被孩子们的灵魂发问给逗笑了。
徐妙云忍笑回答:“这个问题,师娘现在不告诉你们答案,你们也千万别回去问你们娘亲,不然答案就是一顿挨揍,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你们长大后自己寻找。”
话罢,忙转移话题,“师娘想和你们说说,刘家村与土桥村世代友好这个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你们坐在学堂内读书,等你们长大后,有能力独自远行时。”
“也想独自远行,领略咱们大明江山,体悟各地风土人情时,不妨去刘家村的公祠看看。”
“师娘不是让你们,以恩人之子的身份去。”
“师娘希望你们以谦卑的态度去看看,父辈曾今做过的事情,以父辈为荣,以父辈为榜样。”
……
其实她也特别想去看看。
她以夫为荣!
徐妙音听着,不由点头,‘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还怕不优秀?’
“好了,师娘知道,你们今天肯定没心思坐在课堂内学习了,把笔墨纸砚认真放好,然后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
孩子们听到后,认认真真把笔墨纸砚收拾好。
下一刻,撒欢般跑出学堂,往家里跑,往田里跑……
“阿姐,现在不担心了吧?”徐妙音打趣笑着,把手伸出去。
徐妙云红着脸,嗔目瞪了眼,把信递给徐妙音。
这封信。
解了徐妙云以及土桥村所有人的担忧、相思。
更让村里,每个女人,都有种以夫为荣感。
……
数日后。
大都督府。
李文忠看着从德州驿站送来的奏折,又好气又好笑,嘀咕道:“这两混账东西,四郎怎么得罪你们了,这么坑他,有你俩哭都哭不出来的时候!”
即便觉得这份奏章内容有些棘手。
可他也不敢压着。
最多只能是,不让其他人看到。
起身匆匆入宫。
……
来到御书房外,深吸一口气,大声道:“臣李文忠求见。”
“进!”
里面传出声音,李文忠又重新整理一遍衣着,推门走了进来。
朱元璋闻声,笑着抬头,“赐座。”
李文忠谢恩坐下后,又笑着询问,“怎么样,回来后适不适应?”
“陛下面前臣不敢说谎,的确有些不适应,不过臣一定尽快适应,陛下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
朱元璋满意点头。
自家人就是不一样。
不会提那么多要求。
不会牢牢攥着兵权,把兵权当做向朝廷索要好处的筹码。
李文忠趁着朱元璋不问了,忙起身,把折子递上去,“陛下,这是丘福、朱能经德州驿站,奏报上来的折子。”
“什么折子,你们都督府有什么意见?”朱元璋接住的同时,随意询问道。
李文忠苦笑,“陛下,这道折子,事关重大,这里面或许解释了,四郎为什么能领着一群农民,扛住马匪进攻。”
“同时还牵涉了武勋利益,臣没敢让任何人看,就直接呈送陛下。”
闻言,朱元璋这才重视起来。
扫视周围伺候的宫女太监,“曹国公的话,尔等都忘记,下去吧。”
待宫女太监离开,御书房门关上。
朱元璋才缓缓翻开折子……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