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去特区考察? (第2/2页)
黄平涛和谢志远的生意确实很忙,黄平涛的厂子不止一个,他在几个地方都设了厂,而谢志远在省城的批发生意也离不开他,所以他们只是在栗山村吃了一顿午饭,便又匆匆地离开了。
这几天,林昌恒又跑了几趟柳山村,柳山村有大量柳树,所以这里很早以来就有很多人用柳条来编织一些器物,比如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篓子、笊篱、针线笸箩、炕席等,七八年之后,曾经兴起一股兴办乡镇企业之风,柳山村也办了一个村办的柳编厂,这在当时,是林泉乡不多的工业企业之一。
不过,这个厂子说是工业还真高看了它,其实还是靠村里的婆娘媳妇自己割了柳条来编织一些器物,厂里用统一的收购价来收购,之后再进行销售,就是把老百姓比较粗放的销售行为进行了统合,并没有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
也正因为这个厂子并不正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而且他们编织的器物还是那些比较传统的东西,缺乏创新,而且质量也不一致,有的产品质量很好,有的却很一般,让客户很不满意,所以没开几年,就开始亏损,难以为继,已经倒闭多年了。
不过林昌恒却对这个厂子起了心思,因为柳山村当时办厂的时候,是建了厂房的,如果现在把这些厂房修葺一下,还是可以使用的,林昌恒便起了把柳编厂重新开办起来的心思。
当然,现在再开柳编厂的话,肯定就不能像原来那样,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了,必须要采用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而且在产品的式样上也要创新,林昌恒在省城读书的时候,就在省城的超市、商店看到过一些新式的柳编产品,比如洗衣筐、花盆套、野餐食具筐、吊篮、灯罩、狗窝、猫窝、鸟巢等等,这些器物编织的花色繁多,式样新颖,就像是工艺品一样,甚至在工艺品商店还真有柳编的工艺品,如果柳山村的柳编产品能够编成这个样子,那何愁卖不出去?
林昌恒虽然起了重开柳编厂的心,可是困难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柳山村根本就缺乏懂现代管理的人才,而在柳编技术上,这里的村民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创新方面,他们还差得比较远,他们根本没有走出过山村,又哪里知道柳编还有那么多新颖的产品和式样呢?所以,在这方面林昌恒还需要费更多的心思。
虽然林昌恒希望能够多招商引资,可是他也希望林泉乡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产业,就好像现在报纸上大肆宣传的那些首富村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产业,每个村民都有股份,这让他们一辈子都有了保障,林昌恒希望每个村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自己的产业。
除了柳山村,林昌恒也跑了另外几个村,这些村子的山地据费元章所说,很适合种植中药材,这就是这几个村子非常适合的产业,现在社会上对中药材的需要越来越旺盛,可是专门种植中药材的地方还不多,而林泉乡这里的气候得天独厚,很多中药材都能够在这里很好的生长,所以林昌恒也请费元章等专家对这些村子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让他们在适宜种植中药材的林地和坡地上大规模种植中药材。
还有几个村子的茶叶资源也很丰富,比如栗山村,这里的茶叶属于高山云雾茶,又由于这里的土壤是独特的富硒红色土壤,所以这里的茶叶品质特别好,长期喝对人身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只不过以前这里的交通不发达,很多宝贝都运不出去,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种植,现在林昌恒希望把这些产业都给发展起来。
这段时间,林昌恒很忙,很累,可是他也很开心,因为他看得到,在他的努力下,林泉乡在一天一天的变得更好。
转眼就到了星期六,林昌恒又回了一趟县城,这天晚上,他又去了齐向阳家,齐向阳正在家里等着他呢,见他来了,直接起身,林昌恒很有默契地跟他进了书房,齐青彤也很有默契地给他们一人沏了一杯茶,然后照样向他做了一个鬼脸,才出了书房。
齐向阳笑道:“怎么样?这段时间工作辛苦吗?”
林昌恒道:“还挺辛苦的,不过也挺充实,很有成就感,看到林泉乡一天一天地变得好起来,我真的很高兴。”
齐向阳问道:“我听说你曾经的理想是成为湖东首富,那你觉得,你现在的这种成就感跟成为湖东首富的成就感相比,哪一种更让你满足?”
林昌恒认真地想了想之后道:“我觉得还是这种成就感更让我满足一些吧,成为湖东首富虽然也有成就感,但是那只是我一个人的成就感,可是现在我的手里掌握着上万人的福祉,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上万人的日子都变得越来越好过,这样的成就感真的是无与伦比的。”
齐向阳摇头道:“错了,你这种成就感并不是无与伦比的,还有一些成就感比你现在这些成就感要更让你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