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少年惊雁 (第2/2页)
谢砚之看一眼那地上的灵芝。
“错是没错,”他道,“幼时家乡盛产这类野菌,因而略懂一二。此为树舌,也叫扁芝,虽也能入药但比之灵芝相差甚远,以次充好倒也不冤。”
只是这少年的行事手段未免也太莽撞了些,这是他有意隐下去的后半句话。
转眼间人群散去,少年看见二人表情一惊,这会又满是笑意地跑过来,黝黑眼瞳中尽是喜色,与方才的怒气冲冲判若两人。
“成蹊哥!”
人还没到跟前,声音倒是冲在了前面。少年如惊雁一般飞扑到虞成蹊身上,还要在他肩上重重拍两下,这才跳下来匆忙忙地说:
“你几时到的铄州,怎的也不跟我说一声?”
虞成蹊打趣道:“说不说有什么关系,反正来了捡人多的地方去就行,定能找到你这个闯祸精。”
少年一吐舌,这才发现身边还站着个人。
再一看谢砚之,这可真是不撞不相逢,立马想起先前差点骑马从人家身上踏过去的事,跑来时脸上挂着涔涔的汗珠,落下来却有些微微脸热。
“对不住。”他拱了拱手,“那时急着追逃犯,差点撞到人不说还丢了佩刀,多亏阿姊从这位少侠处取回来,过后还把我好生训了一顿。”
“你还能追逃犯呢。”虞成蹊奇道。
少年大大咧咧,全没听出他话中逗弄之意,脸上反露出得意神色:“是啊,是个贩卖私盐的亭户。有人向爹爹告信,又说那人得了消息匆匆往城外出去了,我便赶紧追了上去。”
萧家反叛之后,累年平叛军费吃紧,朝廷为弥补亏空推行榷盐制,将盐户们产出的盐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并明令禁止贩卖私盐。亭户本是合法的产盐户,却往往有牟求暴利者偷偷抬价卖给私人,屡禁不止。若少年是为了这事出手整路紧追,倒也是个仗义之人。
虞成蹊接着问:“那人呢?”
“放跑啦。”少年挠挠头,颇有几分不好意思,“本来已经拿下他五花大绑,正要带回去。幸亏阿姊及时追来,我才知道这盐户是因为家中幼子重病,无钱求医才铤而走险,是个重情义的人呢,我便将他放了。”
看来这少年是个性情中人,做事全凭一头脑热。谢砚之轻笑,摇摇头。
却也不失洒脱意气。
话说到此处虞成蹊才“啊呀”一声,拍了拍脑门道:“怪我糊涂,说了这么多也没来得及介绍。”
于是指了指少年,向谢砚之解释,“这是文清,刚才提到的是他姐姐文芝,其父是当地参军,与我们方家乃是旧识,是个豪壮而有侠气之人,想来跟谢兄也定能意气相投的。”
又对少年说:“这位是谢砚少侠,游历时与我结识,论年纪你也该叫一声兄长。”
名叫文清的少年再次行了个拱手礼,脸上盈满笑意:“成蹊哥的朋友便是我的朋友!那以后我就叫谢大哥好啦。”
又好像生怕谢砚之反对似的,连珠炮般接着说下去,“父亲听说成蹊哥要来,吩咐家里备了酒菜,我得赶紧将你们领回去,否则又要挨一顿说。”
说罢熟稔地轻推两人,热情地将他们往文家的方向引去。
路上有车马队经过,驮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大几箱,虞成蹊捺不住好奇问,文清只抬头看一眼便转过脑袋去,好似再多看会脏了眼睛似的,分明嫌恶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