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幕后之人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朕,木匠皇帝?!
朱由校甩了甩头,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历史上明末三大案,\\\红丸案\\\的男主角,自己的父亲已经退场。
按照历史走向,很快就会发生由自己这个大明太子主演的\\\移宫案\\\ ,而自己并不打算在这个时空再次上演这一闹剧。
改变历史,就从这一刻开始。
朱由校从龙塌上起身,站了起来,看向跪地地上垂泪的英国公:\\\英国公,孤命你即刻出宫,携孤旨意,率三千精锐入宫,听孤调遣.\\\
朱由校的话,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引来一道惊雷。新帝刚丧,太子却要引兵入宫,这是要干什么。
内阁首辅,白发苍苍的方从哲直接问道:\\\太子殿下,新帝新丧,太子这是要干什么\\\
朱由校看着面前的内阁首辅,仔细回想着历史上此人的所作为,好像并没有提到他跟明光宗皇帝的死有关。毕竟是一国首辅,还是要给予尊重,给予些许解释。
于是缓缓的说道:\\\父皇曾留下口谕,待他百年之后,召英国公率兵进宫,以防不测。\\\
听了朱由校的话语以后,内阁首辅方从哲思考了一会,竟未继续反对,反而起身从身上拿出了一道旨意。双手捧开:\\\遵大行皇帝遗诏,太子朱由校即日登基,即皇帝位\\\
朱由校听闻自己的刚刚去世父亲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登基的旨意,心头更是一暖。此刻有了内阁首辅手书的遗诏,从法理上,自己即位不会有任何问题发生了。
大明朝历代以来,大行皇帝遗诏均由内阁首辅手书,只有当皇帝留下遗诏,首辅亲自起草,随后用印以后才算一个完整的过程。
朱由校随即在刚刚去世的\\\泰昌皇帝\\\灵柩面前,在内阁首辅宣读大行皇帝遗诏后,即皇帝位。当然现在只能算是一个\\\嗣皇帝\\\。接下来还需要在大臣的劝进下,在举办一个登基仪式。
这个登基仪式是非常繁琐的,现在只是临时的走一个形式。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对于权力的交接有一系列非常繁琐且完整的手续。不是上任皇帝任命即可,还需要去宗庙祭祀祖先,举行祭天仪式等。
很明显,现在的朱由校有更重要的事情来做。
朱由校对着刚刚拿出遗诏,拥戴他登基的内阁首辅方从哲说道:\\\父皇新丧,一切丧事规格均按照父皇生前遗愿来做,不得有误。\\\
朱由校语音话落,内阁首辅方从哲领着几个阁臣也是领旨以后,转身就走。皇帝新丧,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们来处理。以他们的身份,此时并不需要来给皇帝守灵。
随后朱由校还是把目光投向了英国公张维贤,他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了朱由校在这宫里的处境。
看向朱由校将目光转向自己,张维贤毫不犹豫的磕头:\\\臣张维贤,领旨。\\\
随后,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
宫里的水很深,他知道。大行皇帝死因成谜,他也知道。甚至,新皇帝想要做些什么,他也能猜到一些。但是,这不是他能置身事外的理由。
自初代英国公张辅开始,京城的城防便一直牢牢的掌握在了英国公府一脉的手里。两百余年间,从未变过。可想而知,英国公府是如何的受皇帝信任。即便是历史上有诸如刘瑾,魏忠贤等阉臣当权的时候,英国公府一系依旧巍然不动。这一切的根本,来源于英国公府对待皇室的绝对忠诚。
历史上的英国公府也确实没有让皇帝失望,当李自成打进了紫禁城,无数权贵正打着改换门庭念头的时候,末代英国公张世泽陪同崇祯皇帝殉国。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可以说,张维贤近乎是刚刚登基的朱由校唯一可以信任的外臣了。至于其他大臣,谁知道他们内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朱由校看了一眼跪在自己父皇灵柩前,痛哭不止的大太监轻轻摇了摇头,要不都说孤家寡人呢,宫里宫外真心实意为皇帝逝去感到伤心的人,恐怕也只有这个陪伴了自己父亲几十年的太监了吧。
正在感叹间,却听得殿外突然传来了几个女人的哭声,细眼看去,几个身着长裙的女人正哭哭啼啼的向殿内走来。正是自己父皇登基以后,整天陪伴在身边的几个女人。
竟没有任何人通报,也没有任何内侍阻拦,她们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走到了自己这个储君面前。
朱由校就这么站着看着他们向皇帝的龙塌走来,此时的泰昌皇帝还没有被转移到梓宫(专门用来停放皇帝尸体的宫殿)里。
自己父亲的死,跟她们有关吗。自然是有关的,要不是索求无度,身体怎么会突然垮下来。可要说全推给她们,也是不公平的,朱由校比谁都清楚,真正要了自己父亲的命的原因,还在于那几颗\\\红丸\\\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