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钢琴之神与恶魔 (第2/2页)
???
???
其三是那若有所思的模样。
我的音乐是为了让人们或哭或笑,而不是为了让人安静地坐着鼓掌。
今天是属于我的舞台。
维也纳啊,歌唱吧。
这是一种震撼。
坂本龙一在聆听贝贝那逐渐疯狂加速的演奏时如此想到。
他原本没想到贝贝会原封不动地演奏贝多芬的华彩乐段,更没想到会以如此速度进行,而且按常理来说,如果已经达到正常演奏时长应该结束了,可他却仍在即兴演奏。
速度比其他演奏者快了两倍吗?
贝贝的演奏就像对着坏掉的节拍器演奏一样,急剧加速,仿佛要撞击观众们的心灵。
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者们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也很惊讶。显然,他们认为贝贝是独自即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然而奇妙的是。
渐渐地,人们无法再继续这样的想法。
那仿佛是被痛苦折磨的莫扎特发出的尖叫,直击灵魂与内心的演奏,让人们只是沉浸其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贝贝的独奏部分结束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紧接着继续演奏,这简直是个奇迹。
如果不是优秀的指挥卡尔,维也纳爱乐乐团可能都意识不到该自己开始演奏了。
就这样,第一乐章结束。
按照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特色,中间没有停顿,直接开始了第二乐章。
尚未从那激烈演奏的冲击中缓过神来的观众们,在感受到优雅的第二乐章后,才终于明白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
然而第三乐章。
急板,非常快地演奏(allegro assai:非常快速地演奏)。
以钢琴独奏开始的第三乐章,将第一乐章的冲击仅仅当作了预告,如汹涌的波涛般袭来。
不是悲伤,而是哀号。
快到让人觉得“非常快速地演奏”这样的标注都失去了意义,那演奏实在是太快了。
仿佛在嘲笑那些试图演奏贝多芬时代音乐的人,贝贝的触键速度快得惊人。
在这样的主题上,他即兴地延长、重复、变奏贝多芬留下的华彩乐段,进一步强调了那种悲怆。
不,是铭刻。
这一刻,包括坂本龙一和威廉·富特文格勒在内的音乐家们都将贝贝视为怪物。
以超乎常理的速度演奏,却看不到乐谱,即便如此,他对按键速度和力度的把控都让人惊叹不已。
不接受其他的诠释。
只是那充满震撼力的演奏,让人只能聆听并被感动。
这果然是如同被称为恶魔(路西法)般的贝贝的演奏。
“天哪。”
负责指挥的卡尔·埃克特,由于贝贝激烈的独奏,都不知道该如何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才好了。
然而,就像要证明他的娴熟并非毫无根据一样,他很快便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尽可能地跟上贝贝的节奏。
但这样一来,最吃力的便是双簧管演奏者们。
原本双簧管快速演奏就极其困难,尤其是维也纳双簧管,金属按键较少,需要演奏者用手指一一堵住气孔。
而且节奏如此之快,他们在自然地控制呼吸、一点点吐气的同时,连呼吸调节都变得困难起来。
这样的情况。
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贝贝所期望的效果。
在断奏(呼吸中断演奏的方法)困难的状态下,演奏达到极限速度时,双簧管演奏者们自然会急促地换气。
正因如此,维也纳双簧管那神经质般的声音与贝贝激烈的演奏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是……”
富特文格勒不可能忽略这一点。
贝贝的快速演奏打破了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平衡,而双簧管演奏者们因吃力而急促换气所产生的尖锐声音。
然而,如果那神经质的声音保持平时的音量,此刻观众们恐怕都想要捂住耳朵了。
他们的演奏如今能够打动人心,得益于风箱吹气速度越快,双簧管音量越小的现象。
“难道……”
富特文格勒不愿相信。他只想相信贝贝那如同怪物般的钢琴演奏实力。
否则。
真的会有一种仿佛见到神灵或恶魔的震撼感,挥之不去。
终于,演奏结束。
大型展览会场一片寂静,人们仿佛忘记了鼓掌和欢呼。
直到指挥卡尔·埃克特将独奏者贝贝引领到前面,然后退一步时,如海啸般的欢呼声才爆发出来。
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闭幕日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的贝贝,再次证明了一切。
他向世人展示了为什么全世界都为他着迷,他甚至能将世界顶级的管弦乐团当作自己的乐器来运用。
这是我一生中最震撼的经历。
——卡尔·埃克特
他是钢琴之神与恶魔。我至死都不会忘记那天的震撼。
高朗
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威廉·富特文格勒
这是一场令人折服的演奏。我只能静静地接受他的音乐。
——马里·扬斯
维也纳爱乐乐团因与贝贝的合作,仿佛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时代演奏。
坂本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