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金瓶梅 (第2/2页)
接下来就是教算学了,这算学可比自己小时候简单多了,尹天浩教算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他们算数算账,不至于连一个账都不会算。
这时候没有阿拉伯数字,尹天浩犹豫要不要教,最后决定还是要教,因为阿拉伯数字算起数来比纯中文的要好用的多。尹天浩现在黑板上写了“零、一、二……十,下面用阿拉伯数字标着。”可惜当时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这时候大人反而不如孩子们,孩子第一次接触零,很容易接纳了阿拉伯数字和零,而大人们需要反复思考,才能打破原来的壁垒。尹天浩也解释了零的概念,零就代表没有。在尹天浩小的时候零还不是自然数,而后来自然数的概念改了,也包括零。
数字相对简单些,到中午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读和写了。
尹天浩让大家自由休息,下午接着讲。休息的时候,祝年找到了尹天浩,祝年就是那个理解不了零的人。祝年手里有一把算筹,算筹尹天浩认识,就是用一堆棍摆成数字,分横式竖式两种,摆法相近,零的位置空出来。尹天浩录了一个例子3708,读三千七百零八,而祝年的读法是三千七百又八,以又字代替了零。尹天浩又举了一个例子,3780,这个大家读出来都没问题,但是用算筹写出来或摆出来就有问题,后面没有任何数字,谁知道这是378还是3780,很容易混淆。这样说祝年算是明白了,不过还是有些不大理解尹天浩这些数字。
下午,尹天浩趁热打铁,还是教他们数学。在古代中国的数学主要是运算,西方主要是逻辑,即使现在,一些西方国家教授数学也是一种逻辑的概念。要想学好数学,逻辑和运算都要学,要结合中西方的优势。
尹天浩在黑板上写了1-100的数字,十个一行,是个一列。这样一看,就有一些逻辑上的道理,横着个位都是1-9-0,竖着个位都是1或者2,……,0.根据这些尹天浩一一讲给下面的人听,有些聪明的很快就掌握了规律,一到一百数着毫不费力。今天尹天浩不打算叫他们运算,学会数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尹天浩就是在小时候自己数数的时候,自然领会了加减的过程,那都是因为姐姐的一句话,姐姐说加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在多数几个,比如3+3,就是在3后面在数3个,减就是在三的后面少数三个。尹天浩就这样无师自通很快就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后来又尝试着百以内的,千以内的,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在上小学以前,尹天浩就明白了多位数的加减法。尹天浩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交给他们,希望他们也能快速的掌握这个方法。
大部分还是愿意学算学的,因为这个经常用到。比如以前有个很有名的笑话,西红柿一块一斤半,有人感觉贵,就问一块五两斤好不好?不知道这是为了便宜,还是为了好算一些。
这些教完,离天黑还早着呢,尹天浩决定叫他们一首古诗,最简单,也没有任何寓意的一首“咏鹅”。
学知识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记得小时候学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的时候,尹天浩都不明白这是反面教材,还认为那几人还挺聪明的。所以这些年龄不够的只适合学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不适合那些明辨是非的道理哲学。
而岁数大的人不适合死记硬背,他们擅长分析,明辨是非。这正是尹天浩选了一本论语的原因,论语里面有很多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现在都不适合,教咏鹅不仅是教他们背书,更是强化他们的记忆。俗话说脑子越用越好,越不用越轴。
天快黑了,有人起哄,让尹天浩讲个故事,就像城里那说评书的一样。说评书的在百姓眼里也是读书识字的文化人
一时间尹天浩也不知道说什么,突然尹天浩鬼使神差的居然想到了金瓶梅。金瓶梅可是尹天浩在高中时期拜读过最多遍的几本书之一,仅次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历历在目,甚至里面的几首小诗也能背出来。作为奇书,自有其奇妙之处。
想了想,尹天浩决定就讲它了。
“话说那清河郡有一风流子弟,这人复姓西门西门,单讳一个庆字……。第二个姓谢,名希大,……”尹天浩将一些紧要处删减,饶是如此,也是听的下面如痴如醉。更有妇人是颔首低眉,面红耳赤,轻措道“登徒浪子。”
尹天浩为什么将这个故事,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熟悉。二是因为这个年代并不像中国古代那样封建保守,看你一眼,就要非你不嫁。在干农活的时候,听到的荤段子一点也不少。而且现在,死去了丈夫的均可再嫁,不满意丈夫的也可以申请和离,丈夫有过错的准许和离,丈夫不得阻拦。另外妇女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县城的街上,女人到处都是,干活的,做买卖的皆有。女性的开放程度不亚于男性,但是在地位方面还是低于男人,但不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