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绛参复魂丹 (第2/2页)
当融魂的进程大功告成之后,借助这枚神丹的奇妙功效,能够将那脆弱易损的魂魄彻底修复至完整无缺的状态。
而另一种同样举足轻重的丹药则是三品丹药——生血返身丹。
一旦魂魄顺利地融入躯体之中,这种丹药便会发挥出它强大的作用,用于重新塑造身躯的血肉筋骨,使人傀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八年来,青墨不仅功力在境界在突破,于炼丹之道上可谓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除了擅长炼制那颇具威力的火灵丹之外,平日里他最为频繁炼制的丹药便是生血返身丹。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青墨手中所拥有的生血返身丹已然多达上百颗!
如此庞大的数量足以支撑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不断地开展人傀复活术。
因此,今天需要炼制的丹药正是那赫赫有名的绛参复魂丹。
绛参复魂丹所需的主材料共有四种之多。
第一是年份至少在一千年以上的绛参仙草所结出的果实——绛参。
绛参作为绛参仙草的精华,本来就有滋养灵魂的作用,炼制成丹药,更是有修复残魂之效。
除了绛参之外,还需要用到同样有着一千年年份的紫叶罗兰根呢。
紫叶罗兰根呈深紫色,犹如紫玉雕琢而成,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其药性醇厚且温和。
再有就是一千年份的蕴魂灵果。
蕴魂灵果对于常人来说十分难得,但是对于青墨来说,却不成问题。
幽冥圣树便生长着大量幽冥果。
最后一种主材料则是来自四阶妖兽体内的妖丹,这妖丹可是凝聚了妖兽一生的精华所在,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光是这些主材料可远远不够,还需要多达八十余种辅助材料!
当青墨第一眼看到这份绛参复魂丹的完整配方时,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心头一阵阵地抽痛。
若不是因为他拥有神奇无比、能够让灵草生长速度加快百倍的灵田园,单凭着收集这些材料所要耗费的巨大财力和精力。
恐怕就连这么一枚绛参复魂丹,对于青墨来说都是一个几乎无法承受的重担。
对于前三种主材,青墨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当涉及到四阶妖兽的妖丹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青墨实在是不舍得,也不愿意。
扶风宗向来秉持着人与妖兽和谐共处、共同治理以及携手走向繁荣昌盛的理念。
扶风宗七大灵脉,三个灵脉完全由妖兽统领。
四大灵脉,妖兽的数量也占据大多数,
正因如此,杀害妖兽并夺取它们内丹的行为,与扶风宗的信条背道而驰。
尽管如此,身为一名执着于炼丹之道的修行者,青墨从未放弃过对替代妖丹之物的探索。
这十八年来,青墨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和时间,进行了大量实验。
每一次失败都未曾令他气馁,反而激发起他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挑战精神。
他坚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能够找到一种既不伤害妖兽又能满足炼丹需求的完美替代品。
要知道,妖丹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能量极度浓缩、高度凝聚而成的晶石。
经过一番又一番锲而不舍地反复实验之后,青墨惊奇地发现,来自于星眸屿的大气之晶,竟然也有着与妖丹如出一辙的神奇效果。
因此,扶风宗炼制丹药,便开始以大气之晶替代妖丹。
青墨取出五阶层级的六合灵犀鼎,使用丹田中的通灵离火,热了炉鼎,便开始提炼几味主材。
这第一味主材就是绛参。
参复魂丹最核心的主材是绛参仙草的果实绛参。
早在十八年前,灵田园中已经有十三棵六百年份的绛参仙草。
而且绛参仙草在青墨和霖玥的催熟榜单上,始终排在第一位。
这十八年来,这十三棵绛参仙草,也已经增添了一千八百年份,达到了两千四百年份。
除此之外,青墨和霖玥还通过扦插之术,又培育了十七棵绛参仙草,如今这些仙草也已经达到一千四百年份。
达到一千年份之时,绛参仙草便开始开花结果,每一株绛参仙草,每个千年能产出三支绛参。
正因如此,整整三十株绛参仙草,已然成为了一个稳定且可持续的绛参生产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断地生长、成熟,并源源不断地产出珍贵无比的绛参。
而时至今日,青墨的手中竟然已经成功收获了多达九十支绛参!
这无疑是一笔令人艳羡不已的巨大财富。
只见青墨小心翼翼地取出其中一支绛参,轻轻地将其投入到那散发着神秘光芒的六合灵犀鼎之中。
紧接着,他心念微微一动,只小巧玲珑、通体赤红如血的指尖般大小的火龙,宛翩然飞入鼎内。
刹那间,这只火龙摇身一变,化作无数丝丝缕缕的熊熊烈焰,将那刚刚落入鼎中的绛参紧紧地包裹起来。
自从进阶至灵核境后,青墨不仅实力大增,就连他的灵魂之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升。
如今,鼎中的这些火焰仿佛都已被他驯服得服服帖帖,在他精妙绝伦的操控之下,显得异常温顺乖巧,就如同听话的宠物一般。
此刻的青墨全神贯注,目光一刻也不敢离开鼎中的绛参,密切注视着它在火焰包裹下所产生的每一丝细微反应。
然而,就在那一瞬间,绛参周围的火焰突然失控般熊熊燃起,其强度远远超过了绛参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
眨眼间,那第一支绛参便被无情的火焰完全吞噬,瞬间燃烧起来。
青墨见状,心中大惊失色,试图调整火焰的温度,但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
尽管他竭尽全力想要挽救这支珍贵的绛参,但此刻它已在烈焰中面目全非。
不过青墨并未完全放弃,炼丹过程中存在失误是极为正常的,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成功便蕴藏在失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