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鸿缘的新书 > 第426章 群芬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

第426章 群芬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 (第2/2页)

群芬眉毛皱紧了,她怎么觉得戴尔说的广州的那家涉外饭店,就是吕一鸣最早待过的,记得他当时是那里的公关部长。想想自己现在跟吕一鸣都说不上话了,她琢磨着要不找找妹妹群芳,让她去说。至于北京,那就是谢建华了,找他,对呀,他现在是光棍了。想着,群芬皱紧的眉毛舒展了。

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百废待兴,刚刚回归的香港自然看重这片投资热土。除了制造业大量进入广东,更大的资本看准内地,一场资本与市场的风云际会就此拉开帷幕。

香港的投资者们怀揣着资金和经验,纷纷踏上内地的土地。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将目光投向了各个领域。从繁华的沿海城市到广袤的内陆地区,到处都能看到香港资本的身影。

在制造业领域,香港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内地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迅速推动了广东等地的工业化进程。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生产出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在广东等地形成了”贴牌“这样的代工生产模式。

以林老板的个性,是不会去内地搞什么”贴牌“之类的制造业的,他知道这不会长久。他在回归前就到过北京、青岛,而且合作很顺利,但他是不会满足于汽车限量生产相对固定的收益。他不会失去内地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任何收益都无法和地产的收益相媲美。

香港跑满地有一处神奇的所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面上是一掷千金,地下通道里却是流浪汉们的天堂。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还有一些消息灵通的游客在这里过夜。一家一户用布或者塑料布隔开,有些还有折叠床,游客则大多找那些硬纸板垫在身下,将就一宿。网络发达的世纪末,这里很知名,有不少人吹嘘香港的绅士风度,常用这里举例,讲什么住在这里的人从没丢过东西云云。

今天林老板又来跑马地了,群芬跟他一起来观阵。林老板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看一眼场地里面,再看一眼报纸。

”林老板,去内地投资地产您感兴趣吗?“ 群芬装作很不在乎地问。

林老板想:这小丫头怎么突然会这么问,不过这正是自己现在最感兴趣的问题。

“当然,怎么想起问这个。”林老板有几分认真地反问群莉。

“我瞎猜的,觉得您这么大的老板一定不会放过现在内地的投资机会,您那么有眼光。应该是时刻准备着,我说的吗?“群芬很能把握分寸,即使知道自己说得对,也要给足老板成就感。

话说到这份上,林老板觉得群芬的确聪明,能猜透自己的心思,但他真不敢相信这个小丫头会有投资渠道。

”看来你也有想法?说来听听。“ 林老板微眯起眼睛,瞧着群芬。

”我了解不多,但我知道,北京、上海都在搞拆迁,这些都是政府项目,其中配套的市政设施会向社会招商,接收外资,机会不可多得啊。“群芬表情很神秘,林老板觉得她了解得还蛮深入呢,做出很感兴趣的样子,让群芬继续说下去。

”比如那些大型的体育设施,高校的实验楼,应该都是不错的投资项目,因为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给我们后续的投资开路。您不觉得吗?“群芬说。

林老板听她说的头头是道,就鼓励她:”想不到你很精通此道,这么年轻,不简单。你还有什么建议都提出来。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听林老板这么说,群芬胆子大起来。

“我知道北京有项目听证会,我们可以找机会参加,当然要提前做个周密的计划和有特色的工程规划,争取在听证会上取得轰动效应,拿下项目后边组织设计施工,边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听证会准备。这样,我们不久就会形成自己的良性循环。名声也扬出去了,不愁抓不到重点项目。”群芬已经看到林老板眼中隐藏不住的对自己的赞赏,她知道自己在走向成功。

“太好了。”林老板的双手差点儿就按到了群芬的肩头。但他最终克制住了自己。

“群芬呐,我冒昧地问一句,如果让你去公关,能为公司找到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吗?”林老板的眼中已经满是期待了。

群芬没有立即答复,半晌才诺诺地说:“我不敢妄言,但我会竭尽全力。咱们公司的实力在那摆着,我想应该没问题。”

林老板用双手按住群芬的肩头,反复念叨着:“好,真是太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