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禅让? (第2/2页)
裴寂摇摇头,道:“陛下,恕臣直言,是否起义,是否建国,由不得您,是太子殿下要这么做,就算您不起这个头,不挑这个大梁,太子殿下也会挺身而出,最后平定天下的还是他。如今看来,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呵呵,说的也是,是朕想的天真了,世民,唉,势不可挡啊!”李渊苦笑一声。
“裴寂,你还记得那年杨文干叛乱,朕就有废了建成,改立世民为太子的事吗?”
“臣记得,当时陛下跟臣商量,臣是极力反对,不过,如今看来,是臣小瞧太子殿下了,如果当时臣不阻拦,那么、、、、、、”说到最后,裴寂停了下来,心情复杂。
唉,李渊哀叹一声:“如果当时朕当机立断,不听从你的建议,执意废掉建成,改立世民为太子,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建成和元吉估计也不会死。”
裴寂双手撑地,一叩首,哀求道:“陛下,是臣之过,臣不该阻拦陛下的,请陛下治罪。”
“唉,你其实并没有错,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这句话没有错,你也是按照历史经验来进谏的。只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朕的这个二儿子智勇双全,文韬武略,不可当成一般的幼子来看待,而应以嫡长子视之。自古以来,立长还是立贤,本就是千古难题,没有定性,应该视现实情况而定,及时做出调整!是朕之过,是朕一时犹豫害了建成和元吉。如今,是悔之晚矣!”
“陛下、、、、、、”陛下没有怪罪他,裴寂感动不已,禁不住老泪纵横。
李渊又倒了杯酒,一饮而尽,道:“这些天朕思量再三,决定干脆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反正朕如今也是个傀儡皇帝,还不如退位让贤,直接当太上皇。”
裴寂一惊,直起身看向李渊,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您可要慎重啊!”
“朕不是一时冲动,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李渊顿了顿,继续道:“战国时的楚成王,他在位期间,立商臣为太子,后又想改立公子职。商臣得知后,就发兵包围了王宫,逼楚成王自杀。楚成王临死前请求吃熊掌,想拖延时间等待救援,但商臣不答应,最终楚成王还是自缢而死。”
“朕的情况而楚成王何其相似,朕不想步楚成王之后尘。”
裴寂双手抱拳,疾呼一声:“陛下,太子不是商臣,他不会加害于您的。”
李渊冷笑一声:“他连手足都能残害,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他之所以不杀朕,是觉得没必要,他一直在等朕的投名状呢。”
“投名状?”
“他在给朕机会,等着朕主动提出禅位,如果朕连这点觉悟都没有的话,那朕也不配为君。”
“如果陛下不交投名状呢?”
李渊瞥了眼裴寂,道:“不交?不交的话朕就会跟当年的杨侑一样,突然暴毙而亡。当年杨侑的死,不还是朕派你处理的嘛!”
裴寂的心咯噔一下,面露慌张,是啊,当年杨侑将皇位禅让给李渊,第二年就去世了,才十几岁的年纪,怎么死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李渊长叹一声:“佛家讲究因果循环,看来是这样,这不就是朕的因果嘛!当年朕种下的因,今天报应到自己身上了。也罢,朕索性就随了太子的意,退位做太上皇。朕还能活几年,还是颐养天年吧!太子放心,文武百官也放心。”
裴寂紧皱着眉,没有继续劝说,多说无益,陛下心意已决,再说当下形势确实艰难,退位让贤的确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