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连通西南 (第2/2页)
张骞一共派了四支队伍向西南方向探索,虽然最终都没有达成连通身毒的任务,但是对西南的开发却是发挥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当汉使到达滇国之时,滇王问,滇国和大汉谁大?
后来,汉使又在到达夜郎国之时,被问到了同样的问题?夜郎国和汉谁大?
这边是成语“夜郎自大”由来。
后来,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这片地区设置了牂牁、越侥、沈黎、汶山、武都五个郡。
再往后,又设置了益州,交趾郡。
自此这西南也逐渐成为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中,更是有一个传承了千年感动无数华夏人的盟约。
话说,汉末三国时期,南中蛮族叛乱,诸葛亮为了稳定后方,亲自前去平叛,期间还发生了“七擒孟获”等着名的历史典故。
这期间,诸葛亮不仅没有采取什么过度的,残忍的征伐和镇压措施,而是尽可能的采取了仁慈的手段去招抚,并给这些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带去了中原各种先进的工具,种植技术,文化等等。
因此,此后千年,在西南地区,诸葛亮就成了为这些同胞眼里的神,至今这些地区的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祭祀诸葛丞相的活动。
诸葛亮的声望在整个巴蜀及西南地区,那几乎可以说是无人可比。
据说,前些年,成都规划城市交通路线,汉昭烈帝庙正好挡在了路线上,有人提议拆了,有人提议迁走选地方重建,眼看着领导都要下最后的决定了。
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武侯祠怎么搬?
一句话,全场鸦雀无声,最后一致决定,修改城市交通规划,昭烈帝庙不动。
只因为武侯本是陪祀于昭烈帝庙,但因其后世名气盖过了刘备,因此在昭烈帝庙内,设立了武侯祠。】
...
“这...好吧。”蜀汉时空,昭烈帝刘备有些哭笑不得,这到底该说什么好呢?
南汉时空,刘备感觉有点尴尬,诸葛亮也一样。
...
汉朝,汉武帝道:“这诸葛亮到底有何功绩,竟然还能喧宾夺主,盖过刘备?”
辛弃疾,袁崇焕二人只能是尴尬一笑。
...
【这其中,有一族名为佤族,该族传说诸葛亮曾帮助过他们的祖先,教会他们种植水稻,修建房屋,并和他们约定世代为华夏镇守西南大门。
自此后,无论中原王朝如何变换,佤族也从未反叛过华夏。
公元1934年,阴鸡痢为了夺取阿佤山区的矿产,发兵入侵,当地佤族,傣族,彝族等各族联合起来组织兵力,顽强抵抗,打得阴鸡痢狼狈不堪。
于是,阴鸡痢向对内超级强硬,对外超级软弱和清朝一个德性的国府施压。
国府畏惧阴鸡痢,下令让佤族解除武装,遣散义勇军。
公元1936年,佤族十七个部落王发布了《告祖国同胞书》,庄严宣告:
“自昔远祖,世受国恩,固守边疆……
我数十万人,宁可血流成河,也绝不做阴鸡痢的奴隶,哪怕只剩一枪一箭一个妇女一个儿童,此心不渝……”
最终,这份宣告震惊了整个华夏,国府在面对全国百姓的声讨支援,也不得不稍微强硬了那么一下,使得阴鸡痢的贪婪阴谋破产。
这是什么样的情谊和精神,一份承诺,坚守1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