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双星陨落 (第2/2页)
这就比前一个说法更加的搞笑了。
汉武帝那时才当了24年的皇帝,后面还有30年,要说变得昏聩也就是那最后差不多十年的时光。
这时候的汉武帝,还正准备撸起袖子再大干几场呢,有毛病才自毁长城。
蓝玉那么狂,都狂到没边了,朱元璋都还忍了他很久没干他。
霍去病虽然也狂傲,但可没有什么越界的记载,并且最重要是蓝玉最喜欢拉帮结派,到处收义子,而霍去病和卫青都懒得干这些事情。
而刘据这时候才11岁,那些小人也是在11年后,卫青去世了,才敢开始慢慢的在汉武帝面前诋毁太子。
这些跳梁小丑的事情就不说了。
至于霍去病真正的死因,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载具体的,只用了一个“卒”。
班固的《汉书》里也一样,没具体的,只用了一个“薨”。
纵观这两本史书,只有犯罪的,横死这类非自然死亡的才会记载死因,像病死,老死这类自然死亡的,也就是用这两个字而已。
并且在褚少孙在补充《史记》时记载,霍光在上书中提到霍去病的时候,明确的写着病死。
现在,正统的猜测,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常年在艰苦环境中征战,过度透支了生命,导致英年早逝,第二种猜测,则是感染了瘟疫而死。
这两种猜测,显然才是更合理的。
古人医疗技术有限,哪怕是个风寒都很容易导致,就连皇家也不例外,就像那常遇春一样,39岁,回师途中,就突然暴毙了。
而霍去病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按照古人取名的习惯,很有可能就是霍去病小时候身体不大好,所以才起了去病这个名字。(辛弃疾不算,他的名字来源就是因为其祖父崇拜霍去病。)
这样长大之后,千里征战,风餐露宿,很有可能就是透支了生命。
就像现在的一些职业运动员,特别是从事激烈运动的,都是吃青春饭,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看着无比的健壮,一旦到了三十岁左右,大多衰老的速度比正常人快很多,各种病痛随之而来,他们退役之后,都在花费巨大的进行保养,这才能减缓一下衰老的速度。
而感染瘟疫一说,那也是很有可能的,首先是常规的瘟疫,这个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出现过。
有些人推测可能是匈奴人把死去的牛羊丢到河里,导致下游喝水的人感染瘟疫。
这种事情,在古代战争中别说,还真不少见。
当然,抛开匈奴人丢死动物导致的这猜测,就正常在野外喝未烧开的水,吃了未彻底熟透的食物,也是很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的。
就像现在的青藏高原上,别看那融化的雪水,看起来清澈透亮,水质很好,实际上去旅游的很多人因为不注意,喝了生水,就感染了肝吸虫病,即使现代医疗技术,也很难彻底清除感染者体内的肝吸虫。
闲话不说了,霍去病的死亡,是汉朝的重大损失,自此汉武帝被迫终止了对匈奴的征战,汉匈之间十数年暂时没有太大的冲突。
11年后,公元106年,卫青也病逝了。
汉武帝将卫青葬在茂陵东北,将其陵墓修建成阴山模样,以纪念他曾经马踏阴山,收复河套的彪炳功绩,并赐谥号为“烈”。
大汉帝国双壁,就此彻底落幕。
大汉朝一时之间,完全没有了名将可以接替卫霍二人,哪怕是如赵破奴,李广利这样的,可以打败西域之国,威震西域,但面对匈奴却是各种败仗。
以至于原本就已经因为战争有些透支的汉朝国力更加的雪上加霜。
好在匈奴虽然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但在当年被卫霍二人重创得有点厉害,因此也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对汉朝造成特别大的威胁。
在这里,我又想到了朱祁镇,那些阴谋论患者说朱祁镇在位早期三征麓川之战都能赢,土木堡却稀里糊涂输了,有阴谋!
看看汉武帝,在失去了卫青,霍去病之后,都难再有当年风光,更别说是朱祁镇那样还要亲自上阵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