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改葬墓地 (第2/2页)
最后,魏小佑的父亲站出来说道:“家族的兴旺靠的是我们每个人努力工作、团结一心,而不是靠着折腾祖坟。咱们已经因为这事闹得不愉快了,如果还要一意孤行,只会伤了家族的和气。如果大哥,二哥,四弟坚持认为从父亲这一辈从老墓田分出来是真正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的话,那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但有有一句话放在这儿,‘迁坟未必就是解决家族兴旺最好的办法,为此所产生的后果更为此就是你们所想象的’。”听到这话,四叔和二大爷低下了头,族人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我同意三哥的说法,我也不同意迁坟。但大哥,二哥和四哥坚持的话,我也无话可说。”六叔这时候也站起来支持魏小佑父亲的观点。
据说,最后的结果,四叔和二大爷还有大爷坚持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迁了墓地。
这也是魏小佑爷爷去世后,葬礼举行完毕,最终葬在了新墓地。
爷爷下葬前,在奶奶的坚持下,韩诺给魏小佑爷爷买的那件被爷爷视若珍宝一样的羽绒服也一同填在了爷爷的棺材里。
按照魏小佑老家的殡葬习俗,守灵吊丧完事准备出殡前,要先封棺,封棺也叫成殓,成殓前要给逝者做最后的妆饰,近亲属都要到场,瞻仰贵容。成殓时,成殓主持人念歌:头顶金,脚踏银,子孙后代出贵人。然后将七枚铜钱摆放在棺材内,分别是头下一枚,两肩下各一枚,腰下一枚,臀下一枚,两脚下各一枚。然后理顺手脚,扶正头,整理好衣服。
尔后开始给逝者净面,由逝者长子用碗盛净水,用新棉花羽子蘸水,轻轻擦拭逝者的额头,依次。是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双脚,喊丧人随着念歌:净净眼,眼观六路,净净耳,耳听八方,净净口,越吃越有。有的村里把此仪式叫开光,还有歌词: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八方,开鼻光,闻花香,开口光,吃牛羊,开心光,亮堂堂,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天堂。净完面,拿来一面小镜子,在逝者脸前照照,并低声念叨:爹(或娘)!给您洗干净了,您走好啊!照过之后,把净面用的碗和镜子,在堂屋门口的台阶上摔碎。回过身来要给逝者栽花,就是用新棉花羽子在逝者的双肩处、腹部,两胯处,双脚处各放一捏棉花羽子。逝者是男性的念唱:栽花留根,留子留孙。是女性的念:栽花留花,儿女发家。并说道:吃三分,留三分,留下部分给儿孙。
成殓期间,所有在场的人都不能哭,更不能把眼泪流到身体上。然后把用七色线拴好的铜钱,放在逝者的口边,把丝线的一头挂在逝者的耳朵上,男挂左耳女挂右耳,这枚铜钱就叫噙口钱,意思是逝者劳累一生,死后要带走一部分,下辈子投胎超生后不受穷。再用红布缝制一个小布袋,取女儿家的八斤十二两烧线的灰烬放入布袋,拴在逝者的腰带上。包一小包麦麸子放在死者的左手中,一串铜钱大小的面饼放在死者右手中,叫打狗饼。边放边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走到恶狗山,饼子丢两边。意思就是让死者去阴间的路上,不被蚂蚁啃尸体,不被恶狗撕咬。之后解开绊脚绳。
除了要向棺材里填放银钱和五谷外,还要放逝者生前喜爱之物或者生前特意指定之物品等。奶奶对魏小佑和韩诺说:“你爷爷生前格外稀罕诺诺给他买的这件羽绒服,还多次说过,这是他这辈子穿过的最暖和的衣裳,等老了的时候,一定记得给我带上。现在你爷爷走了,其他的也没啥牵挂的了,就稀罕这件衣裳,那就也圆了他的这个心愿,给他带上吧!”魏小佑和韩诺都含着眼泪点头同意,就连白公事掌事人,都对韩诺拱手以示恭敬,魏小佑看到,连忙代表韩诺给对方拱手作揖,以示还礼。韩诺也紧挽着魏小佑的胳膊跟着鞠躬。所有在场的参加葬礼的人和村里前来帮忙的人也都对魏小佑和韩诺点头称赞。都说,魏小佑的爷爷没有白疼这个最有出息的大孙子,而这个大孙子所找的媳妇也是一个知书达理,恭谦孝顺之人。
从家抬棺出殡之时,还要摔老盆,摔老盆的人是魏小佑的二大爷。本来摔老盆应该是长子或者长孙,但因魏小佑的大爷已经过继给了魏小佑的大爷爷,所以,魏小佑的大爷和大爷家的大堂哥也就失去了摔老盆的资格了,按顺序排下来,就轮到魏小佑的二大爷来承担这个长子长孙的位份摔老盆了。
摔老盆这一习俗不知从何时兴起,只有传说:亡魂奔卦黄泉的路上,要过奈何桥,有位孟婆婆拦着,要强迫亡魂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让死者灵魂不能超生。死者子孙要准备底上钻眼的瓦盆,让亡魂带上,孟婆婆给盛迷魂汤时将汤漏掉。抬棺丧队起步,与此同时,长子在事先在丧队前的地上放一块砖,长子手执老盆在砖上摔碎,摔得越碎越吉利,摔不碎,死者带不走。但只能摔一次,如果没有摔坏,只能由喊丧的用脚跺碎。死者是男性的,用左手摔,死者是女性的用右手摔。摔完了老盆,丧队抬着棺材直至墓地去下葬。
到了墓地,棺材被推入坟坑中摆好方位,调整好走向,请死者至亲的人察看是否合适。确认之后,让孝子们把按桩子扔进坟坑,把倒头罐放在棺材底座前头,弓箭放在棺材盖上,把箭头指向西北方向,天地的四面八方分为四道:东南方为禽道,西南方为神道,西北方为兽道,东北方向为鬼道,弓箭谢击向西北方向,是防范猛兽拦道弓箭放好,用土压实,以免填土时移动方向。逝者的儿媳要在坟坑的四角各抓一把土用孝衣包着带回家,放在粮囤里,乞求老人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孝子们再次磕头谢过擎送的邻居们,把孝码子取下来,倒着系在头上,就可以回家了,不准哭泣,不然死者的灵魂会跟着回家。开始封坟了,只能用新土,坟要封成圆的并有尖,叫坟头。边封坟边放鞭炮,并把棺材罩子和其他纸活一起烧掉,葬礼就算结束了。
而,新墓地恰恰就在魏小佑家和二大爷在老家的村东田地里,四叔家的田地也多少占了一部分。听村里人说这一切都是四叔的主意,既达到了迁坟的目的,又实现没占多少自家田地的想法。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会全让一个人尽占。”爷爷去世下葬后的几年里,二大爷和四叔两家先后都没有变的更好,先是二大娘刚过六十岁就死于冬季煤气中毒,后来二大爷三十五岁的大闺女秋英和自己十九岁的女儿娘俩也死于煤气中毒。再就是四婶子在六十二岁时死于胃癌。这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