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成道天书 > 第239章 愿者上钩

第239章 愿者上钩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成道天书!

吕尚,姜太公是也(?-前1015年131或前1036年130)姜姓,吕氏,名尚或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后世称其为“姜子牙”。或是,齐太公、师尚父、太公望、吕望、吕尚、姜尚等,更有梁上君子之美誉。

姜子牙原籍“东海上”(今山东日照)、河内汲县(今河南卫辉)。他是华夏古代,商朝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思想家,西周开国元勋。

姜太公所学博闻,其多智稳重,能力刻苦,修习力争辩学,不仅通晓天文地理,且深谙治国安邦之道。

因其生当纣王无道之时,才无所用,曾“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

后来周文王于渭水之阳遇姜太公垂钓,请“拜为师”。

不过另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商纣暴虐,姜太公隐于海滨,经散宜生、闳夭之招,而归于周国。

周武王即位后,尊之为“师尚父”。他是周文王擒商、武王克殷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

战后因功受封于齐地,都于营丘,成为齐国始祖。

武王死后,姜太公作为周之太师,与周公旦等共同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并得到专政大权。姜太公在一百余岁时去世。

姜太公先后辅佐过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室大王,既主军,又问政,武能安邦定天下、文能治国牧民。他被后世人,视为姜氏齐国以及齐文化的创始人。

姜子牙,是道家尊崇始祖,兵家奉之武祖,儒、法、纵横诸家,亦皆追溯其为本家大能人物。故姜太公有“百家宗师”之称。

唐朝时期,追封了姜太公为“武成王”(宋加谥“昭烈”)为他建立武成王庙,使其与“文宣王”孔子并立。民间更是将其形象神化,使其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戏剧、影视创作中。

姜太公其着作有《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现皆已失传。据说,兵书《六韬》为他所着(有观点认为是托名作)。

姜子牙,还有个别号“飞熊先生”,明代时,这世间出了本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书中的姜子牙,是玉虚宫阐教,元始天尊门下的弟子,坐骑为四不相。他有封神榜、打神鞭、戊己杏黄旗等法宝在手。

故事中,姜子牙受元始天尊之令,下山辅佐明君,周武王姬发,反商伐纣,与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纣王为首的商王朝作正邪斗争,推翻了商王朝殷纣王的统治。

此之后,姜子牙代天道封神,奉玉虚法旨,敕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因讨灭纣王、封神大战有功,他被周武王封为齐侯,分茅列土于营丘,位列五侯九伯之上,最终得享人间富贵。

在这本《封神演义》中,姜太公表现出了大器晚成、尊师重道、为人忠厚仁义,有经国理政的不世才能。(在多个电影、电视剧、动画之中出现其形象,如《封神传奇》《封神榜》《姜子牙》等)

姜子牙无论在什么作品中,均表现为正面形象,其仁义、宽厚、忠孝等诸多正派人物特点,在当今之世,仍颇具有影响力。

《封神演义》十五回中,描述姜子牙外貌为“子牙此际落凡尘,白首牢骚类野人,几度束身成老拙,三番涉世反相嗔”。可见其当时年老、削瘦、身体已然驼背。

对于他的坐骑,四不像。《封神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鳞头豹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州随意遍,三山五岳刹时逢。”

而姜子牙的法宝装备有封神榜、打神鞭、戊己杏黄旗、斩仙飞刀、三环剑等武器装备。

姜子牙可谓大器晚成的典范。他三十二时才上昆仑山,师从元始天尊,开始寻道修行,后修行了四十年余,仍未能修得正果。

七十二岁那年,元始天尊对姜子牙说:“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得人间之福。”

故为此由,令姜子牙下山,辅助明主,代元始天尊封神凡尘,下山后,他历经了近二十年的世间磨练,最终才被武王拜为相父,九十三岁时掌握兵权,九十八岁后才修成正果。

用《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形象,去对比其历史实际形象,未能展现其驰骋沙场的猛将或战神色彩,而是只着重描绘出了,他运筹帷幄的军师特质。

从这可以看出,姜子牙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形象,很有许多相似之处。

世间事,多是烟消云散于江湖民间!史上多少惊世绝艳大能大才,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无了真颜色。这许就是时光不老,岁岁苍桑的最真实相吧!

话说那时,姜子牙三十二岁上昆仑山,拜道教大神元始天尊为师,修行四十年,掌握了土遁、水遁、三昧真火、火眼金睛、冰冻等等法术。

他善于隐忍,以待时变,有文韬武略治国理政的能力,为人又是个忠厚仁义的。在昆仑山上修行最后,却是再无有多少进寸,不得不受师命下山,入红尘历练。

当时他恋恋不舍,跪泣拜别师父,说道:“师父呀!弟子情愿在山上苦行,必不敢贪恋什么红尘富贵。”

其师元始天尊以“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陈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为由,终令姜子牙下山归尘。

而姜子牙在前往西岐途中,遇到了逃往西岐的一批难民,这群人被总兵张凤阻在城外,姜子牙为救难民,便向张凤求情,可求情不成。

姜子牙与张凤起了冲突。张凤见姜子牙不过是个白发苍苍的一老者,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张凤大喝一声:“哪里来的老匹夫,敢来管我的闲事!”说罢,便拔剑朝姜子牙刺去。

姜子牙侧身一闪,轻松躲过,口中念念有词,施展了一个小法术,张凤的剑瞬间便脱手而出。

张凤大惊失色,以为自己这是遇到了世外仙人,连忙跪地求饶。

姜子牙扶起张凤,说道:“总兵大人,这些难民皆是无辜之人,你何苦为难于他们?!

如今商纣无道,民不聊生,你我当以天下苍生为重,放他们一条生路便是。”

张凤听后,羞愧不已,当即下令打开了城门,放难民入城。

姜子牙谢过张凤,带着难民们进了城。他深知,这不过是他下山后的第一个小考验,未来的路还长,要完成封神大业,扶助明主,还需经历更多的艰难险阻。

姜子牙入城后,投奔了结义兄弟宋异人,在异人的好意媒介下,娶了马氏为妻,婚后的日子,起初倒也平静。

可后来,马氏见姜子牙整日无所事事,只知读书,便时常抱怨他不能赚钱养家。

姜子牙想着自己身怀道门本领,也该做点营生养活自家才好。他先是开了一家饭店,可做出来的饭菜味道怪异,无人问津,没几天便关了门。接着又去卖笊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一整天也卖不出几个子。马氏对他越发不满,时常恶语相向,冷面相待。

这一日,宋异人前来探望,得知姜子牙的困境后,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做买卖牲口畜牧的生意。

姜子牙依言而行,可刚把一群牲畜买来,还未赶到市场交易,就遇到殷商朝廷征兵,其所购牲畜,全被强行征用,致血本无归。

姜子牙做生意,不仅血本无归,还险些丢了平静生活的身份。其妻马氏见家中日子越过越是差来,对姜子牙是彻底失望了!闹着吵着要与他和离。

姜子牙本是个内秀语无多,心思缜密的修行人,苦劝马氏无果,只能无奈应允了与之和离。

此时姜子牙方才深知,红尘历练,艰难重重,非是一帆风顺事,而封神之路注定坎坷,但他依然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准备离开此地,前往西岐,去寻找那明主,完成自己的使命。

卖过笊篱、小麦面、牛羊,经营过饭店,最后都经营失败的姜子牙,踏上了前往西岐之路。

一路上,姜子牙风餐露宿,虽疲惫不堪,但信念愈发坚定。

这日行至一处山林间,突然就跳出几个山贼来,且将他团团围住。

为首的那个山贼大喝道:“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姜子牙不慌不忙,微微一笑说道:“山大王,我乃穷苦之人,并无钱财,若诸位肯放我过去,他日必有厚报。”

山贼们哪肯相信于他,便要一拥而上,强行抢掠。

姜子牙口中念起咒语,施展出法术,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山贼们被吹得是东倒西歪,站立不稳,一时吓得屁滚尿流,纷纷跪地求饶。姜子牙也不与他们较真,且饶过了他们,继续赶自己的路来。

他来到了西岐地界,但见这里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姜子牙心中暗喜,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他又四处打听,此间可有明主的消息,准备好毛遂自荐,为西岐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启满挑战与荣耀的封神之旅。

这一夜,周文王,夜梦飞熊。而姜子牙心怀壮志,渴望遇到明主,好实现封神大业,便在渭河边上,以直钩无饵垂钓水中鱼。他这是不钓锦鳞,只钓王侯来着。

周文王听闻奇事,便率领臣工游历渭水,于渭水之滨见着那直钩垂钓的老者。文王慧眼识人,请求姜子牙出山相助,姜子牙推辞一番后最终答应。

姜子牙答应了文王之请。却要周文王亲自为其拉车驾而行。

周文王在被殷纣无端关押期间,被逼食了自己儿子之肉所做的肉糜,这才得返回西岐,活命。他对殷纣可谓是痛恨入骨。他求贤若渴,当下二话不说,亲自为姜子牙拉车就走。

但他用尽了全身力气,只拉着车勉强艰难向前行着。一开始,虽是年迈,步伐本还算稳健,可没曾想才走了没多久,便是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王袍衣衫。然文王求才心切,仍是咬牙坚持着。

周围的臣工们皆是面露惊讶之色,都没想到,自家主公,竟能如此礼贤下士。

而姜子牙端坐在车上,神色平静,暗中观察着文王之举动。

当文王实在体力不支,停下脚步之时,姜子牙这才开口说道:“文王,你拉车前行八百零八步,我便可保你周朝江山八百零八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