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历史直播:开局创死一位老祖宗 > 第209章 江山真的如画吗?

第209章 江山真的如画吗? (第2/2页)

为此,他打算兼用新旧两派的官员,但是两派之间积怨太深,双方难以缓和。赵佶很快就感到了厌烦,他决定彻底的倒向一边,追随父兄推行新政。

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年号“崇宁”,也正是在崇宁元年的春天,赵佶启用了一个同样支持新法,同样擅长书画,也更加懂他的大臣,他的名字叫蔡京。

赵佶十分的喜欢蔡京,甚至把他们一起在松下抚琴和听琴的场景,画了下来。画上看起来他们并不像共同商议国家大事的君臣,反而更像是一起吟风弄月的玩伴。在画作上,蔡京题了一首诗“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而赵佶则用他独创的瘦金体,为这幅画题名《听琴图》并盖下了天下一人的闲章。

赵佶继承的是一个文明程度极高的国家,都城开封时称东京汴梁,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

而到了赵佶的时代,东京已经跟数百年后的现代城市,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街道巷口不再有栅栏,人们可以畅行在京城的各个角落,迎街的房子也都去除了围墙,成为了开门迎客的商铺,酒店饭馆。

宋朝或许是华夏历史上,最终是经济商业的时代,国家的一切经济政策,几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如何从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是宋朝君臣共同的治国追求。为此,他们一直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避免过度扰民。

宽松的政策,带来了市场的兴旺。东京是宋朝最发达的一个商业中心,城内的大酒楼不胜枚举。据记载“有正店72户,此外,不能遍数。”每到夜晚,街道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肆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

大唐帝国时期的九小时宵禁政策,此时也松弛了下来,甚至名存实亡。“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开封城的生机盎然,被一位叫孟元老的人记录了下来,就在崇宁二年,孟元老就跟随做官的父亲来到了都城,并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很多年之后,一生在南宋临安的孟元老,回想起这一切,感叹不已。他将自己的十卷书取名为《东京梦华录》

北宋中后期的太平和欢愉,对于所有经历过的人来说,都是一场回味无穷的梦。

宋代的饮食已经发展到了和今天相当接近的程度,煎炒烹炸,煮炙烤蒸,无一不有。甚至宋代就有了送餐服务,哪怕是处在深宫里的皇帝,也可以借此享用人间烟火,与民同乐。

但世界永远不止一面,有人锦衣玉食,有人依然饥馑贫困,商业的繁茂,促进了大宋的文明 ,也因此拉大了社会收入的分化。

赵佶想让普天下的臣民都能够分享到一个好皇帝创造的幸福时代,登基两年以后,他就开始强力推行一套社会福利政策,要求各州县都建立为穷人看病的安济坊。在全国建立居养院,为那些无法维持生计的老人孤儿弃儿,提供食品,衣服和住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