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乘势奋进谱新篇 (第2/2页)
一位女游客兴奋地说道。
看着游客们开心的笑容,王大山心里也乐开了花。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他知道,要想让拍照点持续吸引游客,就必须不断更新场景和道具。
于是,王大山又开始琢磨着下一次的改进方案。
他走访了村里的一些老人,收集了许多过去农村生活的老物件,如老式的纺车、煤油灯等,打算将这些融入到拍照场景中。
“李大爷,您这纺车还能用不?我想放到拍照点,让游客看看过去咱们农村是咋纺线的。”
王大山来到村里一位老人家中询问。
李大爷笑着说:“能用能用,这纺车虽然老了点,但还结实着呢。你们拿去用,让现在的年轻人也知道知道咱们过去的日子。”
在王大山的努力下,拍照点不断更新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翠谷村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不少周边城市的旅行社都主动联系王大山,希望能将翠谷村纳入旅游线路。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里的接待能力又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游客反映村里的住宿选择还是太少,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档次的住宿设施。
王大山意识到,村里需要进一步发展住宿产业。
他再次召集村民开会,商讨对策。
“乡亲们,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大家也都看到了咱们村发展的机会。很多游客说咱们村住宿选择少,我觉得咱们可以考虑再建一些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大家说说想法。”
王大山说道。
一位村民有些犹豫地说:“大山啊,建民宿可不是个小数目,这钱从哪儿来呢?而且建好了能不能有那么多人住啊?”
王大山耐心地解释道:“资金方面,咱们还是老办法,村民集资一部分,再争取些上级扶持资金,另外也可以考虑找一些有意愿的商家来投资。至于客源,咱们现在的名声越来越响,只要把民宿建好了,服务跟上,肯定不愁没人住。”
经过一番讨论,村民们达成了共识。
王大山开始积极联系投资商家,同时组织村民们进行民宿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选址过程中,王大山考虑到要让游客能更好地体验乡村生活,决定将民宿建在村子的不同位置,有的靠近农田,有的临近小河。
“大山,这民宿建在这儿,会不会太偏了点?”
一位村民对选址提出疑问。
王大山笑着说:“不偏,这样游客住在这儿,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农田,听到蛙鸣声,多有乡村的感觉啊。”
在民宿建设过程中,王大山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监督质量。
他要求民宿的建筑风格要与村子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内部装修要既舒适又有特色。
“这墙面就用这种青砖,看起来古朴又有韵味。”
王大山指着建筑材料对施工人员说道。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民宿终于建成。
这些民宿有的是传统的农家小院风格,有的则融入了现代简约元素,一推出便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住在这儿,既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又能享受到舒适的住宿环境,太赞了。”
一位游客在入住民宿后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