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四合院:我罩着傻柱,谁敢反对? > 第286章 携手共进破万难

第286章 携手共进破万难 (第2/2页)

村长忧心忡忡地说:“那可咋办呀,赵教授,咱就指着这些机械能帮咱把地耕好,提高产量呢。”

周华在一旁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对耕地机械的犁头部分进行改造,把它设计成那种更锋利、更坚固的样式,这样就能破开这硬土层,而且不容易被石块损坏了。另外,再调整一下机械的动力输出,加大扭矩,让它在这种土质里也能有足够的力气往前走。”

赵教授点头赞同道:“嗯,小周这个思路是对的,不过具体的改造还得经过多次试验,看看哪种方案效果最好。”

说干就干,他们在村里找了一块空地,搭起了简易的工作棚,开始对耕地机械进行改造试验。

第一次试验时,改造后的机械刚进入地里没一会儿,就因为扭矩过大,出现了冒黑烟的情况,差点熄火。

周华着急地挠挠头说:“哎呀,这动力调整得还是不太合适啊,看来还得再琢磨琢磨怎么平衡好动力和机械承受力呢。”

赵教授安慰他说:“别着急,小周,搞研发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呀,咱们慢慢来,多试几次总能找到最佳方案的。”

经过反复调试、改进,终于,耕地机械能在那复杂的土壤里顺利地耕起地来,而且耕得又深又匀。

看着耕地机械在地里欢快地作业着,村长彼得洛夫笑得合不拢嘴,对赵教授和周华说:“太感谢你们了呀,这下咱村的地可有救了,我都能想象到以后庄稼丰收的场景了呢。”

在亚洲的另一个乡村,丰收村,绿色农业机械在推广过程中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难题。

村里想买几台新的绿色农业机械,可凑来凑去,还差一大笔钱。

村支书张大海愁得整夜睡不着觉,找到了联盟驻当地的负责人李辉。

张大海无奈地说:“李同志啊,咱村是真心想多买点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可这钱不够啊,你看能不能帮咱想想办法呀?”

李辉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说:“张支书,我理解您的难处。这样吧,我向联盟总部反映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更多的补贴或者优惠政策。另外,咱们也可以在村里组织大家搞点副业,攒攒钱嘛。”

张大海叹了口气说:“唉,搞副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赚到钱的呀,这庄稼可不等人呢。”

这时,村里的会计王有才提议道:“支书,咱村不是有不少手巧的妇女嘛,咱们可以组织她们编些手工制品,像竹篮、草编啥的,拿到城里去卖,说不定能挣不少钱呢。”

张大海眼睛一亮,说:“对啊,这倒是个好办法,咱说干就干。”

于是,村里的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在农闲时节,聚在一起编起了手工制品。

而李辉也积极向联盟总部汇报情况,经过多方努力,总部决定给丰收村增加一部分补贴,并且联系了一些收购商来收购村里的手工制品。

就这样,丰收村终于凑齐了钱,购买了新的绿色农业机械。

看着那些崭新的机械开进村子,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

在全球各地乡村的共同努力以及联盟的大力支持下,绿色农业机械一点点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一次由多个国家联合举办的全球乡村发展经验交流大会上,现场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乡村代表们齐聚一堂,分享着各自与绿色农业机械的故事以及乡村发展的经验。

联盟的代表王大山再次站在了台上,他目光坚定,满含深情地说:“各位同仁们,在这充满挑战的 60 年代,我们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收获。绿色农业机械在全球乡村的推广应用,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虽然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咱们从未退缩,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我们看到了乡村因这些机械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看到了庄稼的丰收,看到了农民们脸上的笑容,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啊。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未来还有更多的乡村等待着我们去助力,还有更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我们去突破,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让绿色农业机械的光芒照亮全球每一个乡村的角落,铸就乡村更加辉煌的未来呀!”

台下的代表们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那掌声在会场上空回荡,仿佛是大家共同的誓言,要在绿色农业机械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为乡村振兴、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让乡村的明天充满无尽的希望与美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