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更复杂的题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御梦行者!
“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又是什么鬼东西?”我的脑袋已经要爆炸了。
“这个我给你解释,毕竟计算机方面是我的长项。”霍鹰说道,“莱布尼茨这个人,你应该知道,他是和牛顿齐名的、同级别的大神,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的。他曾经设想过宇宙基本粒子,应该是一种能动的、不能分割的精神实体,这被称为莱布尼茨单子——换言之,他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应该是有意识的,而不是如今人们认识中的那种完全绝对随机、绝对抽象、绝对客观的微观粒子。这恐怕和莱布尼茨的宗教信仰有关。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观察到了分子、原子、电子、甚至是夸克,但是客观随机、没有主观意识的。主流科学界从没有发现过哪怕是一种有所谓存在主观意识的微小颗粒。
而本题中给出的设备,就是假设存在一个由有意识的莱布尼茨单子驱动的——而不是眼前我们使用的这台用电子驱动的——并且用完备的哥德尔语言编辑的计算机。
罗杰·彭罗斯曾经做过精确的研究和计算。他发现,电子计算机根本上无法人脑的运算。原因是人脑运算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量子运算——你可以同时思考,中午是吃盖饭还是拉面,然后权衡利弊,提出结论;而电子计算机,不管发展到多先进的程度,也要基于完全刻板的哥德尔逻辑——先思考完盖饭的事情,再思考拉面——绝不会出现‘同时想两件事’的情况。
假如换做莱布尼茨单子,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可以做到像人脑一样兼顾不同的念头,并以类似量子坍缩的形式在不同的动态解中取舍出一个固定解;同时又可以像电子计算机一样,以哥德尔逻辑为支撑,穷举可能的情况,进行完备的推断。那么,至少在解决某个单一的、预设计算公式的具体问题上,它完全拥有超过人脑甚至一般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那……这个玩意为什么画的跟一台大炮似的?”王巨君问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也不明白。这道题目给出的设备图纸,大概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咱们刚才讨论的、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关系到的都是中间这部分计算模块的。后面这个跟炮口似的,甚至还有炮管,实在是看不来是个什么东西。我猜测它大概能够发射个什么。”霍鹰挠着头说。
“假如它能发射莱布尼茨单子呢?”乔安娜皱着眉对霍鹰说。
“你的意思是,这东西能够把计算好的莱布尼茨单子加速,然后发射出去?当然,假如莱布尼茨单子存在的话?”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不可能。这不合逻辑。现实的逻辑会崩溃的。”
“这话我觉得你说到点子上了。”乔安娜说,“这货有可能是一把枪,或者一门大炮,它能够发射一枚逻辑炮弹,从而把现实撕破。”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完全听不懂了。
“这么说吧,你觉得你的‘现实’是什么?或者说,你有没有想过,你怎么‘度量’一个现实的稳定度?”
“我还是听不懂。”
“我举个例子。你如,你今天出门去,看到太阳升起来。这就是你的现实。”
“当然……”
“那么,太阳一定会升起来么?”
“嗯,只要太阳还在的话……”
“说的非常好。‘太阳还在’这件事,是100%必然发生的么?不是的!是个概率事件,只不过是个概率极大、极大的事件,但绝不是概率100%的事件。因此,加入考虑到宇宙的无限性,甚至是多元宇宙的无限性,完全有可能存在这么一个宇宙,就是,你早上出门,然后太阳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在了,比如被外星人炸掉了,被凭空出现的黑洞吃掉了,或者其他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
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实并不总是稳固如岩石的。所谓‘现实’,根本上是一系列事件概率坍缩之后叠加的产物。你习惯于面对的熟悉的现实,只是极高概率的现实,而不是100%概率的现实。
这个题目中假设的这个设备,如果按照题目中叙述的数学逻辑推算的话,从理论上可以破坏某一个范围的现实的稳定度,或者更准确的说,可以改变某个范围内所有有关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真是个可怕的武器。”我感叹到。
“可不是嘛。当然,在现实,这个东西是不可能被造出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点莱布尼茨单子是不存在的;第二点是操作这台设备的人,恐怕不能是普通人,必须是个疯子,因为,任何一个活在单体宇宙中的大脑,都无法承受驱动这种‘逻辑大炮’后坐力带来的精神冲击。”乔安娜说,“所以,姑且这道题不用管它的现实性,只要计算它的结果就行。咱们要想方设法优化它的算法,最终使它‘能够’把计算好的那颗莱布尼茨单子发射出去的概率归结为1。”
“我终于明白了,第二道题根本上是一门基于哥德尔语言的、用莱布尼茨单子驱动、并发射莱布尼茨单子的、能够破坏‘现实’稳定性的‘大炮’。”
“嗯,进一步想,与其说它是一门大炮,不如说它更像……你还记得小时候那种崩爆米花的机器么?底下有个炉子烧着,上面有个球形压力舱,人坐在一边,用摇把转呀转。等压力够了,把压力舱拿下来,用撬棍一撬,轰的一声,爆米花了出来。这个设备怎么看都像是这么个玩意。莱布尼茨单子在舱体的微管中被‘加热加压’,然后,轰的一飞出来。所以,题目中描述的,与其说是大炮,不如说是个爆米花机。然后,题目要求我们给这台危险的、会轰的一声炸出莱布尼茨单子的爆米花机,装一个撬棍,好让这里面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能把这个莱布尼茨单子给崩出来。”
“哦……”我无话可说,“第二题都这么复杂,第三题我真的不敢想象了。”
“其实第二题不太复杂,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背景而费了不少口舌说明罢了,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的。”乔安娜说,“第二题的建模和计算恐怕比第一题还要简单,数据结构也更清晰。第三题才是真的难。”。
第三道题展示了很多计算机语言相关的公式,以及一些长得像瓶瓶罐罐似的设备图纸。
坦率的讲,我一点都没看懂这道题目讲的是什么。
作为文科生,我已经彻底放弃了。文件的图纸中绘制的设备,在我看来完全是天书一样。霍鹰聪明得多,也热衷于计算机,但基础学术能力不行。王巨君根本就是大老粗,他热衷于学习,但完全抓不住事情的重点,所以听的课程虽多,但往往最后落得听了个寂寞。所以,我猜测他俩也不太明白。
乔安娜指着文件上一团长得像寒冬腊月捆在一起准备拿来烧火取暖的稻草一模一样的、仿佛是长着很多‘毛刺’的,用很多大括号括在一起的一大团数学公式,对我们解释道:
“你们看,这是信息传播学中的数学应用——香农公式的升级版本。按我的理解,这道题目涉及的内容大概可以氛围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拓扑学描绘的信息传播学,也就是互联网兴起之后信息学的最新成果。拓扑信息学优化了信息传播学中基础的‘香农公式’,用包括非线性代数的高等数学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模式。第二部分似乎是流体力学的相关公式,特别是后面的数据,显然复合伯努利方程所描述的情形。但是,拓扑信息学和流体力学二者之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题目给出的这个设备,为什么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的两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种数学范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