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方向选择的重要性 (第2/2页)
这里面,最难的要属登顶一百人,死亡七十人的乔戈里峰,然后是四十年登顶四十一人(有两个人没能成功下撤)的“幺妹峰”,最后才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他身上有着民间优秀人才的自信与傲慢——在他眼里,泽仁不过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人,哪里懂得野外生存呢?如果她懂的话,怎么会不知道效率的重要性呢?
他的想法是,搜救队先一同行动,走到海拔四千六百三十米的拉喀雄山附近,再分为两队。一队径直向东,探索海拔在五千二百米到五千八百米的喀拉雄冰川,这里地处两座高山的山谷地带,地势平坦,视野良好,风险较小,可以快速搜索。
另一队向东南方向走,探索海拔五千八百米至六千八百米的阿尔切科特冰川。这段路程不仅海拔高,还有着大量崎岖的路程。同时,半路上还有两座相对高度两百米左右的小山。从网上的山峰数据库中能够看出,这一带等高线密集,海拔上升非常快,搜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这一队必须有着足够多的人才行。
两人之间的分歧始终没能达成统一,看来是要等到最后几人到来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了。
现如今他们一行人也只能对着地形图分析起失联探险队的可能位置。
这个探险队的装备还算不错,连卫星定位都准备了两套——一套GpS,一套北斗。
可问题就在于此——两套卫星定位给出的位置有比较大的差异。按照GpS的显示,他们倒数第二次的位置在喀拉雄冰川的海拔较低处,短短一个小时后,他们的位置就向南移动了一公里多一些。将两个点连线并对照地形图,可以看见他们这一公里从海拔五千五百米的地方上升到了六千一百米。中间这一段区域等高线极其密集,是一段海拔快速下降的地方。泽仁和那位登山运动员都认为,这个区域就算不是陡崖,它的坡度也会非常大。
而北斗卫星的最后两次通讯显示,他们曾尝试翻越喀拉雄冰川南面的陡坡,但不知为何,停在了海拔五千八百米附近。
鉴于他们经常在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进行溶洞探险,大家有理由相信,他们大概率是找到了冰洞,然后进去了。
在众人的争论和紧张气氛下,小杨也从高原反应带来的迷糊中清醒了过来。她在冰川边缘来回徘徊着,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
她知道,这片冰川之下,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也许就有那个失联探险队的线索。她小心翼翼地避开冰裂缝,生怕自己会成为搜救队的下一个目标。
泽仁和那位登山运动员的争论还在继续,他们各自坚持自己的搜救计划,谁也不肯让步。小杨虽然不懂得太多关于搜救的专业知识,但她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紧张气氛。
她知道,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关乎着失联探险队成员的生死。
搜救队的其他成员也在忙碌着,他们检查着装备,确保一切就绪,以便随时出发。小杨注意到,尽管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担忧,但他们的眼神中也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搜救人员,知道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工作。
就在这时,一位塔吉克族民警告诉众人,搜救队的最后几位成员已经通过了慕士塔格冰川景区大门,即将抵达观景台。他们的到来,为这个紧张的氛围带来了一丝希望。现在,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了新来的成员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带来新的信息,帮助解决搜救计划上的分歧。
远处响起了牧民们最喜欢的六缸越野车的轰鸣声。远远望去,车辆扬起的土龙正向着这里奔袭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