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备战 (第2/2页)
吴天佑接到王斌从维也纳发来的电报的时候,也是足足吓了一跳,看来,这华英之间终究是难免一战。如果不能摆平英国的牵制,华国将无法专心对付俄国。
可英国这个全球老大,又岂是这么容易摆平的,如果对方和自己全力拼命,这绝对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谁也讨不到便宜,而且,这场战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自己对付俄国的计划。
打是很难避免了,可是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这个就有讲究了。死磕到底是最不可取的,很可能造成“鹬(yu)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果,让俄国、普鲁士甚至是美国捡了便宜,那就不划算了。
虽然整个华国看起来经济可以很好地实现内循环,但如果要是打仗,华国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短板,那就是铜,华国现在的铜,80%是依赖进口,主要就是美利坚联盟和日本。
如果华英开战,华国到美利坚联盟的航路将被切断,仅仅依靠日本的铜,会影响华国铜材的供应,短时间倒不怕,时间长了对工业生产会造成一定影响。
俄国从陆地的进攻,吴天佑倒是不怕,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根本供养不起大军长期作战,从欧洲运给养过来?省省吧,这么长的远途运输,仅仅依靠牛马人力运输,先不说运输量能不能满足需求,就算他们真从欧洲运粮食过来,100公斤能有30公斤到前线就相当不错了,俄国哪有这个实力。
所以,俄国方面,能出动20万大军就顶坎了,而前线部队,能有10万就很不错了,除非他们不要后方。这个数量级别的俄军,对华国陆军还构不成威胁。
至于那个奥匈帝国的女大公,吴天佑没有一点担心,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也强求不来,美女又不是稀缺物种,大华国多得是,一个茜茜公主的女儿,只不过是满足吴天佑的猎奇心而已,更何况打赢了这人根本跑不了,打输了万事皆空,华国都未必能保,还管这些。
独自思量一番过后,吴天佑让内侍把英俄联手对付华国的消息通知参谋部和左宗棠,让他们各自准备应对方案,三天后讨论研究策略。
吴天佑在全国内虽然没有禁止民众净身,但皇宫不招收宦官,你就是净身了也没人要。但是接收北京的时候,原紫禁城及各王府里有大量的太监没有随清廷迁走,吴天佑考虑到让这些人回归社会也难以生存,便全部招进皇宫留用。
这不招还好,一招竟然有2万多人,让吴天佑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皇宫也用不了这么多太监,无奈之下,他只好让武库部挑选1万2千身体强健的太监组成一个师,名叫“皇家卫队(师级)”,交由禁军韩俊代管。不过,令吴天佑意想不到的是,他这无奈之举,竟然无意中造就了一支华军的精锐之师。
就这样,吴天佑的皇宫里,便有了很多太监。
三日后,贾绍明、左宗棠以及他们各自的副手,一起来到乾清宫,吴天佑在东暖阁召见他们。东暖阁御座西侧是一张巨木制成的茶桌,茶桌西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型世界地图。
茶桌上的茶具一早就被内侍清空,显然是临时用来办公的。四人来到吴天佑前,行过跪拜之礼,就拿出各自的初步方案,放在茶桌上,几人也围住茶桌坐下。
由于计划是方略,不是详细的作战方案,所以两份方案都只有一两页纸,吴天佑很快就看完了。简单说,两份方案都是攻防兼备,贾绍明的是防守反击,左宗棠的是以攻代守,只能说各有利弊,吴天佑都不是很满意。
之所以叫方略,说明它是战略层面的,而贾绍明和左宗棠的方案却更倾向于战术层面,对整个东西方对抗,缺少更深层次的考虑,简单说,就是为了打这一仗而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