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红五月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金色华年!
春分刚过,艳阳高照,春意盎然,大地一片新绿,各种花儿竞相怒放,莺歌燕舞,绿草荫荫,小溪潺潺流水,孟春时节,大自然的一切都那么的有生机。
草场边,羊儿悠闲的慢步,时而追逐,时儿打跳,时而奔跑。阳光强烈时就去林中躲藏。
清明后摸胡豆<蚕豆>,这种季节性的食物是一年中出现在餐桌上最早的食物,指拇大的豆子,早期叫做嫩胡豆,烹制也较简单,采摘后,剥开,用清水把豆子洗净,放出锅中用水煮十分钟,出锅沥干就可以食用了,这当然是最原始的吃法,纯属本味,最简单就是可以止饿。
做美食是中国人的天赋,再普通的食品也能给你弄出不少花样来,让食者看着悦目,吃着舒服,过程享受。胡豆也一样虽然不登大雅之堂,经一番操作,就可华丽转身。与嫩胡豆应季而生的最佳拍档就是牛皮菜(又叫半年菜),牛皮菜,叶绿宽大厚实,菜帮与大白菜类似。一片叶了就有二三两,农村家家户户种,成活率高,个儿大出产量,做为饲料很划算,平时只要浇上水就可以生长,无需其他特别肥料,牛皮菜地里土质蔬松,由于菜的根系发达,导致土壤松软也适合其它绿色植物生长,比如蛾儿肠,一种爬地生长的小草,也是喂猪的好饲料,一大片一大片的生长,纯属野生,不用施肥,庄稼地里把他当野草除掉,但可以再利用当作猪牛青饲料,一点也不浪费。
牛皮菜叶用开水烫一下拌上调料,油盐味精辣椒,蒜泥就可以成为可口的下饭菜。牛皮菜帮,一大片一大片,切成块或条或条,用热油炒一下加上调料,再合上煮熟的嫩胡豆,就成了可口的下饭菜或下酒菜,这道菜名叫玉兰片胡豆,成本低廉,味道鲜美,是寻常百姓家的一道简单美食。在那个年代,温饱尚不能解决,又恰逢其时,这道菜己经是算比较讲究的了,今天看来好像上不了什么大雅之堂,但当时可以解决饿肚皮就己经不错了。
春季该收的农作物越来越多,豌豆,胡豆,油菜也开始沉甸甸了,小麦也扬花收浆了,风吹麦浪,香气扑鼻,有泥土的芬芳,有山花飘香,也有庄稼地里将要收获的气息。
大家正在准备育秧,为初夏插秧做准备,育秧当时比较传统,就是上一年收获的稻子,颗粒饱满的就留下来,做为来年的种子,这些种子一是生产队自已留种,二是与其他生产队交换种子,采取这种办法选育良种,为来年丰产作准备。那个时候的种子类型单一,早稻,中稻,晚稻,三种水稻生长周期不一样,产量也就不同,早稻早熟,晚稻晚熟,有时收完早稻后马上插晚稻,相当于多少一季,当时传统稻谷品种产量并不高,也就是亩产六七百斤,多收一季比少收一季好多了,为了吃饱饭,辛苦总是值得的。
育秧的传统方法就是先浸种,1.用30度温水,把种子放进去,浸一晚上,沥于水份放在有温度的地方,让他发芽,
2.把向阳(光照好)的田平整好用做秧母田,秧母田做法讲究,先精耕细做,平厢,一米3宽,3米长。秧母田的大小,根据插秧面积而定,每个生产小组都有秧母田,集中栽秧时不误农时,3.撒谷芽,浸种后2一3天,谷种开始发芽,俗称谷芽,这时就将谷芽撒在秧母田中,让其生长,为了防冻,3一4有时有寒潮,就盖上塑料薄膜,可以保温,生长更快,太阳大时还得掀开薄膜,以免高温烧坏芽,再过三五天,小秧就有两寸(六厘长)左右了,这时就要施肥,让其更好的生长,小秧苗也象婴儿一样,也需要精心呵护。秧苗管理员随时观察秧苗长势,调节水量多少,天气晴朗多见光,下雨阴无盖上塑料薄,当时的塑料膜很厚,但耐用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不造成浪费,当时也没有白色污染一说,塑料背心袋也还没有。整个农业体系中的工业部分物资匮乏。
秧苗长到10厘米左右,开始饱合施肥,给移栽<插秧>做好准备,生长大约一个月,5月初,就可以大面积插秧了。
插秧也分先后,比如冬水田就先插秧,所谓冬水田,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水,除了种稻子这一季耕种,其他时间是闲田,但保持一定的水位,有储水功能,除了冬水田,还有就是旱田,旱田就是除了栽秧季节有水,收割完水稻后又把水放干当旱地使用,种小麦,油菜或其他蔬菜,目的还是增产增收,解决温饱,劳动者的智慧是无穷的,想出各种法子增加效益。
插秧前先要进行耕田,也就是先犁后耙,分机耕和牛耕两种,当时以牛犁田为主,机器较少川北地区,丘陵地区,当时也没有微耕设备,农耕机器是大型的而且还少,所以还是以牛当动力,一上午就消耗一筐草,这时生产队牛棚的牛就有了用武之地,3百六十多天,最忙就是五月天,到处一片繁忙,抢种抢收最贴切,这段时间要收割油菜,小麦,抢种以插秧为主,还种一些玉米,早玉米前一个月就种了,玉米季节性不是很强,早晚种下都有。
五月也是最忙的季节,红红火火所以叫做大战红五月,五月是播种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很积极,不敢松懈。
从沟里到山巅,从平坝到坡上,从村前到村后,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劳作的身影。有挑粮的,有挑秧的,有挑粪的,有背化肥的,晒粮场上有打场的,有翻晒的,一前一后,你追我赶,不分男女都没有闲功夫,田野间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这就是那个年代农村的真实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