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急火攻心 (第2/2页)
通太嫔维持住笑意,继续道:“娴常在犯错,自然要好好地受罚,让她出来做什么。本宫就是想着,当年本宫入宫时,是十三岁,如今樱儿也有十二三岁了吧,所以一时感叹,想见见樱儿。”
容音道:“樱儿是您的孙辈,怎么能比得上您。”
通太嫔道:“皇后太抬举本宫这个老婆子咯!本宫也不过是赶上圣祖爷充实后宫的好时候。说来当今皇上已近而立之年,这后宫反而不比圣祖爷二十几岁时热闹,这事,皇后也得多费心呐。选秀虽说是三年一开,当年圣祖爷也是拣了许多宫女为后妃的。
本宫听闻皇后你也抬举过不少宫女,仪嫔、炩嫔都是从皇后宫里出去的,既是为皇上广纳嫔妃,又都是皇后的体己人,她们伺候皇上,和皇后伺候皇上也是一般。”
容音一边留意着脑中宫外直播画面,见如懿一直在外间侧着头凝神细听,放心地端起茶盏,啜了口已经晾得温温的茶水,道:“那太嫔的意思,是想给樱儿这个福气吗?”
通太嫔笑逐颜开:“本宫的曾外孙女儿,虽是庶子所出,那名分上也是公主的孙女,她既已与二阿哥定亲,皇后与本宫本就是一家人了。
樱儿受皇后调教,到了皇上身边,自然事事都听皇后的,不敢有二心。皇上那边,本宫和皇后再多多美言两句,想必皇上也……”
她话未说完,外间就响起一阵喧闹。
“娴常在,娴常在,没有通报您不能进……”
如懿拎着食盒推门而入,嬷嬷急急跟来,低声提醒。
容音似是被如懿惊着,手中茶盏哗啦一下倾倒,茶水泼在袖子上,璎珞立刻掏出手绢为她擦拭,恰到好处地“呀”了一声:“皇后娘娘没烫着吧!”
容音站起行礼:“孙媳失仪了,请太嫔容孙媳去换身衣裳。娴常在如此急切,还带了吃食,想必思亲至深,就让她陪陪太嫔吧。”
通太嫔懵了,但事已至此,皇后又是被如懿贸然闯入吓到的,只得吩咐嬷嬷:“快扶皇后去内殿,仔细看看烫着了没有。”
两人进了内殿,听见前边隐隐约约地说话声。
如懿和通太嫔的声音一般沙哑,一开始难以分辨,但细细听就能听出如懿独有的口音和语调。
只听如懿道:“姑奶奶,女儿家能嫁一个疼惜她的如意郎君便好,未必需要多么显赫,免得让皇上觉得,樱儿不安分。臣妾特意炖了一碗绿豆莲心汤,请您喝了静静心吧。”
通太嫔气得声线颤抖:“你!这后宫你入得,偏你妹子入不得?乌拉那拉氏怎么出了你这么个孽障!”
如懿听起来颇有些气鼓恼叨:“姑奶奶要是生气,要责要罚,臣妾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姑奶奶要如此沾染后宫之事,教唆樱儿不安分,臣妾实在是痛心。姑奶奶年老体衰,实在不宜火气过旺,还愿姑奶奶顾及身体,进一些绿豆汤吧。”
通太嫔一手抚着胸口,一手指向如懿:“孽障,孽障!皇后都没说什么呢,你就在此大放厥词,置乌拉那拉氏的前程于不顾!”
璎珞面上惶急地走出去跪下:“通太嫔,皇后娘娘看着没有大碍,嬷嬷已经去拿膏药了,万勿因为一杯茶这样的小事伤了自家和气和乌拉那拉氏的面子,否则皇后娘娘心内不安啊!”
通太嫔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挣扎着站起来,拿起手边的茶盏就朝如懿丢了过去,虽然年老体衰,茶盏没有砸在如懿身上,但里头的茶水和茶叶哗啦一下泼了如懿满头满脸。
如懿也顺势跌在地上,手上的瓷碗摔飞出去,汤汤水水洒了一地。
通太嫔好一阵才喘匀了气,道:“来人!把这个不分长幼尊卑、冲撞皇后和本宫的孽障拖出去,让她在殿门外跪着!”
如懿一提裙子跪下:“臣妾的兄弟叔伯做下巫蛊邪术之事,已经被处斩了,臣妾见姑奶奶要糊涂,所以直谏,不算有错。姑奶奶若是怪罪,臣妾自己跪下受罚。”
通太嫔悚然一惊:“什……你说什么?乌拉那拉氏那些子弟,竟然,竟然做下巫蛊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事?这,这……”
她身边的太监忙道:“太嫔,您放宽心,这事不一定是这样,您看皇后娘娘,不也没提此事吗?您有什么事情,先让娴常在起来,好好说就是了。”
他一边劝一边给如懿递眼色,心内暗暗祈求她别说了,本来他们这些宫人就是怕通太嫔受不了打击,才有意隐瞒乌拉那拉氏的事情的。
如懿却斜着眼沉声道:“皇后娘娘顾着孝道,却也是一味纵着姑奶奶的性子,肆意隐瞒! ”
通太嫔跌坐回炕上,猛烈喘息起来,随即仰面喷出一口鲜血。
太监急道:“太嫔!”
坏了坏了让如懿反向操作过头了!
容音急忙出来,对跪在地上的璎珞说:“快去传太医!”
通太嫔唇角带血,喘息不已,还不忘吩咐:“把这个孽障拖出去,让她在院子里跪着!”
寿康宫这一顿闹腾阵仗颇大,如懿把通太嫔气得卧病在床,还在院子里硬邦邦地跪了一天,此事很快就传遍太后和诸位太妃。
阿箬带着和婉公主到裕太妃处探望,也听裕太妃抱怨此事,便回去报给皇帝。
皇帝道:“皇后和通太嫔身边的奴才已经告诉朕了,此事传出去,只怕如懿面上不好看,所以朕只是悄悄地安慰赏赐了皇后。不过既然此事已经传遍寿康宫,通太嫔也一病不起,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于是几日内,寿康宫的事情已然传遍了六宫,还传出了多个版本:一开始说的是通太嫔和皇后说话,被娴常在冲撞,通太嫔见自家晚辈无礼,羞愤之下一病不起;还有一个说法是娴常在非要把一碗汤端给通太嫔喝,皇后为了保护通太嫔被娴常在泼了一身,通太嫔又惊又怒便病倒了。
妃嫔们暗暗称奇,也各自去长春宫探望,好在皇后并未如传说中般被烫伤。除了此事,后宫众人又迎来一件大事:嬿婉的册封礼。
六宫嫔妃,除了娴常在被禁足,还有纯嫔自海兰受罚后便被吓得卧病在床,其他人都去观礼。
这回册封礼虽然只是册封嫔位,但不是往常一次册封多人,而是仅册封一人,又是以尚书为册封正使,过程极为隆重盛大,可见皇帝殊宠。
嬿婉在册封礼前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但真册封时,反而十分平静。
她一板一眼地完成了所有仪式,规矩丝毫不错。
册封礼后,众人到承乾宫送礼道贺,皇后也让璎珞送来了贺礼。
一尊寿山石刻的伏虎罗汉,和一件古董:一个插在填金纹紫檀木座的玉谷圭。
这时皇帝正在承乾宫中喝茶,见了这两件礼,便道:“这礼倒是贵重,只是旁人多是送些绸缎首饰,皇后却送了这两件摆件,想来是有深意的。”
璎珞道:“皇后娘娘说,炩嫔娘娘的封号‘炩’,左边是个‘火’字,右边是个‘令’字,这两件礼正好合乎这两个字。”
皇帝想了想,笑道:“朕知道了。《诗经》有云:‘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是说年轻猎人举起火把,与猛虎搏斗的英姿。《诗经》中还有‘如圭如璋,令闻令望’之句,谷圭又是古时聘女之礼器,皇后送这伏虎罗汉和谷圭来,便是赞颂祝福之意了。”
璎珞道:“英明无过皇上,皇后娘娘正是此意。”
嬿婉道:“皇上真有学问!只是臣妾怎当得起皇后娘娘这般厚爱。”
皇帝嘴角噙着笑意:“皇后自然是觉得你当得起,才会送这些来。在朕心中,你也是当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