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天王李成 (第2/2页)
听得李成言语羞辱自己,即便李成是昔日上官,周瑾依旧是我行我素,全然不给李成半点颜面,反手高声喝骂道。
“我呸!你这厮鸟才是贪生怕死之徒,若不是你临阵逃跑,我师傅如何会陷阵难离!”
“我师傅武艺如何了得,大名府哪个不知?”
“可这狗朝廷是怎样待我师傅的,只给个旗牌官就打发了,大丈夫安能受此屈辱乎!”
“梁山仁义之师,行替天行道大旗,秉救民强国之志,如此大势,方是好汉所为。”
“你若是个识相的,快快弃城归顺,不然城池一破,大军入城之时,便是你尸骨无存之日。”
……
周瑾不过是个区区的副旗牌,连将都算不上,李成堂堂大名府都监哪里能忍受得了周瑾在他面前大放厥词。
不消说,李成直接将重点放在了周瑾身上,强弩硬弓是一发接一发,恨不得将周瑾给射成马蜂窝。
周瑾亦是硬气,丝毫不虚枪林箭雨,护盾一架,挺着万千箭雨移步到城下,继续对着李成就是一番口吐芬芳,直把李成气的是天王出窍,好似王婆骂孤老——不带停的。
当张开等几筹好汉挥军来袭时,李成根本未曾反应过来,顷刻间,城墙就失守了四分之一,守城官兵直被打得是节节败退。
不怪李成没防备,实在是闻达死的太突然。
自古主将一死,麾下军士难免就会溃散。
闻达本来就只领着千余官兵前去水门,猛一遭到杨林等人的围攻,他一身死,其余官兵不是顺势投降了,就是趁乱逃走,自个找地方避乱。
至于说会不会有官兵冒险前去通报李成、卢俊义等人,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一个月才给多少钱啊,哪里值得官兵想那么多有的没的,能有机会在战争中保住性命就不错了,他们可不会傻乎乎还主动再卷入官府和梁山的争斗中。
尤其是才从梁山手中逃出生天,摆明了大名府是危在旦夕,官府已经扛不住事了,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官兵虽然只是时代的背景板,但他们亦是有脑子的。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面对如狼似虎的梁山军马,逃散的官兵只想丢盔卸甲装成普通老百姓,好浑水摸鱼保住那得之不易的性命。
没溃兵告诉李成关于水门的具体后续消息,他只知道水门被毁坏,闻达正领兵阻挡梁山贼寇,哪里能晓得闻达已亡,梁山早就控制住水门,只待全军拿下大名府,鼎定乾坤。
此时被张开等好汉突袭,李成是惊得亡魂直冒,心中大骇道:
怎得会有梁山贼突袭?
闻达呢?
莫不是……
一想到水门丢失,且闻达没有消息传来,李成第一时间就猜测闻达大抵是阵亡在梁山手中了。
同为大名府都监,李成和闻达有着八九年的交情,亦算是相交莫逆。
甫一想到闻达阵亡,李成难免有些悲从中来,对梁山是忿怒不已。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上次李成胆怯逃了,这次因为闻达之死,李成才真正感到什么叫做将军马上死,壮士无人归。
若大名府失陷,作为大名府仅剩下的都监,李成亦是除了一死,别无选择。
与其坐等死亡,不如奋力一搏。
下定死守大名府决心的李成一把举起长枪,奋声高喝道。
“乱民贼寇当前,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但有斩杀贼寇三人者,赏重金,升一级;除梁山头领者,赏重金,升三级。”
“报国安民,正在今日。随我杀!!!”
利益动人心,值此危急关头,李成也顾不得其它了,一言许下重赏,以为激励士气。
果不其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众官军听得如此重赏,纷纷提振士气,重新集结阵势,朝着张开等好汉围杀上去。
梁山领军突袭李成的好汉由独行虎张开、夺命花枪徐京、风流老将项元镇、摩云金翅欧鹏四人打头,个个都是不惜死的义气汉子。
张开虽然在几人中武艺是最高的,但论足智多谋、行为处事无疑是徐京更为出众。
概因徐京身边有一智囊,便是那先前高俅征讨梁山泊时,特意发人回东京相请的闻焕章。
高俅兵败身死,大军尽没,混在官军中的闻焕章自是也没能逃脱。
只是闻焕章运气比较好,他一被抓上梁山,正好徐京那时已经从心归顺了刘玄,二人早年相识,颇有交情,闻焕章当即就顺势也投降梁山,藏身在徐京身旁。
徐京本事不错,刘玄当他是个人才,因此没有多对徐京挟制,主打一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便拉拢好汉交心。
若是刘玄刚觉醒宿慧那段时间,他肯定是不会忘记闻焕章这号军师。
偏偏梁山在刘玄的手中已经壮大了一定地步,可称得上是文武不缺,兵多将广。
再加上闻焕章入高俅营中那是一个平静,好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只是碍于高俅的权势,闻焕章堪堪为高俅随便分析了一下局势,具体对梁山实施的计策都没有影子,高俅这个不顶用的就已经被梁山给嘎了,而闻焕章也是倒霉透透的,不明不白就受高俅的牵连上了梁山。
出师未捷的闻焕章尚未显露声名,刘玄又不是对他十分关注,哪里能想到水浒着名军师之一的闻焕章已经落入梁山泊。
虽然闻焕章巧合落入梁山泊,但他还是想考察一下梁山到底有没有发展的前途。
毕竟聪明人自然是有聪明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