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遗梦南国 > 第119章 蛟龙作祟圣临浮山 群贤毕至雅集醉亭

第119章 蛟龙作祟圣临浮山 群贤毕至雅集醉亭 (第2/2页)

“诸位稍安,且听我唱来。”

只见谢扬言抚了抚衣袖,正着身子面向了大家。

“桑中始奕奕,淇上未汤汤。美人要杂佩,上客诱明珰。

日暗人声静,微步出兰房。露葵不待劝,鸣琴无暇张。

翠钗挂已落,罗衣拂更香。如何嫁荡子,春夜守空床。

不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

“妙哉!妙哉啊!”

“佐郎风流,在京都早有声名。”

“能将佳人写得如此欲拒还迎,足见佐郎洞察细微啊!”

萧子范笑的合不拢嘴,众人也都放开了心扉。

刘孝绰虽然脸上微红,但如此私密的小诗,亦可被众人认同,也侧面说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是自然,佐郎自小便被称作‘神童’,如今终日饱读诗书典籍,腹中才学恐非你我之辈能媲美啊!”

谢扬言稍作感叹。

“诸位,还请亭间落座吧!”

刘嗣芳说着,便扬手示意。

余光里看到了大门口的萧辰。

“哎呀!”

“是萧常侍!”

“在下有失远迎,还望常侍恕罪。”

“见过萧常侍。”

几人上前,稍作拱手。

“萧辰不敢,今日乃钟山雅集。”

“萧辰胸无点墨,贸然来此,只怕扫了大家的雅兴,我还是......回去吧。”

“哎,既来之则安之,常侍既已来到钟山,何不与我等畅饮一番。”

一旁的萧子范上前拉起了萧辰的胳膊,众人见状也有些猜不透。

要说这萧子范和萧辰也没什么往来,怎么今日一见就如同故人相逢一般了呢?

这萧子范和他哥哥萧子显,都是临川王的人,怎么就和他萧辰扯在一起了。

“既如此,那就多有打扰了。”

萧辰再次拱手示意。

于是这波人便来到了一处竹林里,竹林深处是一座亭子,顶端的木牌子上刻着:醉风亭

借竹林之名,仿七贤之雅。

亭子旁是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故而引得活水围绕着亭子,只听得虫鸣鸟叫,流水潺潺,好不惬意。

桌案上,美味佳肴罗成了山,一旁的清酒坛挥发出阵阵的香气,萧辰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可有好长时间没喝到这么香的酒了。

“诸君,我既奉命操持雅集,还要到门外迎候其他宾客。”

“不过走之前我要设下一个酒令。”

刘嗣芳抚着桌案笑了笑。

“诸位请看,这桌案乃是旋转之物,我已令人间歇转动此案,若这座鸡首壶在停顿时对准了哪位,哪位便要饮酒一觞,赋诗一首。”

“如此酒令,诸君观之如何啊?”

“妙哉!妙哉!”

“吃酒赋诗,乃竹林七贤之雅。”

“参军既效仿圣贤,我等又如何不从呢!”

国子博士范子真,急忙附和道。

谢扬言见状接过了话茬:“是啊,就按此酒令行事。”

“不过参军迎接过宾客,定要回来同我等吃上几盏才行啊。”

“好说,好说。”

刘嗣芳稍作拱手,转身退去不说。

这一桌,共七个人,萧辰被萧子显和萧子范兄弟俩夹在中间,坐在正位;刘孝孺、谢扬言于萧子显右手边落座;刘孝绰、司徒左长史王琳、国子博士范子真于萧子范左手边落座。

“说来也是奇怪。”

“我朝文人雅士如云,胸中饱含诗书,最擅清谈阔论。”

“只是北徐大堰一事,竟无人敢出面反对,竟信了那昌义之片面之言,说什么淮水中有蛟龙作祟,竟至于圣驾亲临北徐。”

“如此下去,我文人地位,实难保全啊。”

范子真神态失落,独自饮了一杯。

萧子显见状笑了笑。

“呵呵呵,范兄多虑了。”

“范兄怕不是忘了,兄之所着《无神论》一经呈奏,满朝文武便争相属文声讨。”

“回想起来,诸位也都写过针砭奏表吧?”

大家听了这话,有些尴尬。

那范子真当年的一篇文章,惹得朝野生恨,皇帝能留他一条小命算是便宜他了!

“如今时过境迁,我等能与范兄一同饮酒,便是缘分。”

“来,今日不谈朝政,只谈风月。”

说着,萧子范提起了酒杯。

众人借坡下驴,一饮而尽。

要说萧子显这番话说的可是够直白。

范子真自从前几年的写了那篇《无神论》,便一度遭受朝臣排挤,毕竟是得罪了陛下的人,又有哪个文人敢与他为伍呢!

而范子真口中的文人雅士,正是那群不和他站在同一阵营的人,今天桌上的几位,要是放在平日,也不是他范子真能搭上腔的。

说话间,缓缓转动的桌案停了下来,那鸡首壶正对着刘孝绰。

“哈哈哈!”

“果然是清风知才子,美酒衬郎君。”

“就劳烦孝绰兄,给我等开个头吧!”

萧子显微笑着稍作拱手示意。

“既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孝绰端起酒杯,一口闷了下去。

不一会儿,脸颊上便露出了一丝淡红。

“今日钟山雅集,得遇诸位贤君,我便以这醉风亭为意,作诗一首。”

“兹堂乃峭峤,伏槛临曲池。树中望流水,竹里见攒枝。

栏高景难蔽,岫隐云易垂。邂逅逢休幸,朱跸曳青规。

丘山不可答,葵藿空自知。”

“好诗!好诗啊!”

“来,我等一同敬此美句!”

萧子显一通拉拢,众人便举杯吃了下去。

此时,刘嗣芳带着几个宾客来到了众人面前。

“我等见过诸位上官。”

只见那群人里面有老有小,老的要有五六十岁,有一个小孩年岁与太子相仿,没想到这么小就能参加这样的局,看来这孩子肯定不简单了。

此时桌案上萧子显缓缓起身,其他人也便跟着站了起来。

萧辰跟着大家起身,拱手回应。

只见萧子显稍作扬手,跟萧辰指了指那个小孩。

“常侍请看,那孩童年纪虽小,出手便是妙笔丹青。”

没等萧子显继续介绍,对面的那位小孩便走了过来,跪地叩首。

“小侄张敬繇,拜见叔父。”

“给萧常侍问安。”

“呵呵呵,孺子可教也!”

萧子显捋捋胡须,面目慈祥。

“快快起身吧。”

“常侍有所不知,我虽喜爱书画,但却无此天赋。”

“直到见到了这位子侄,方得诸多书画技艺。”

“我便与他叔侄相待,此子,前途无量也!”

萧辰听后点了点头。

“恕小侄冒昧,我常在文德省待命,听了众臣工对常侍诸多赞美。”

“心中早已对常侍崇敬非常,今日得见常侍真容,实乃三生有幸。”

“小侄斗胆有一事相求,还望叔父和常侍应允。”

“哦?你且说来,萧常侍向来礼贤下士,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事,常侍定会考虑。”

萧子显说着,又看了看萧辰。

“不敢不敢,还请小郎君直言。”

“小侄想为常侍作张画像,以留存传世。”

张敬繇言语恭敬,再次低头拱手。

“哦?呵呵呵......”

“既如此,不知常侍可否应允呢?”

萧子显在一旁帮着话茬。

萧辰听后倒是很高兴,刚才一见到这位小孩,就很有好感,既然他想为自己画像,也是顺水人情,权当是留个纪念吧。

“小郎君如此勇敢,我又怎么会拒绝呢!”

说着,萧辰和张敬繇便走到了庭外的廊檐下,正身端坐, 二人边作画边聊天,一时间萧辰的心思也便清朗了些。

亭子里,离萧子显这桌不远,便是第二桌宾客。

一共七人,坐序以长者为尊。

旧任五经博士沈峻于正位落座,经学大家卞华、国子助教太史叔明、国子助教皇侃、散骑侍郎崔灵恩、文德省学士庾肩吾、旧任临川王行参军钟仲伟顺次坐了下来。

这一桌人都出自国子学院,职位比较单一,与邻桌的萧姓相比,身份地位就略显逊色了。

比如其中的沈峻,出身寒微,个人爱好除了文章之外就是种田,都说人得势了不能忘本,沈峻可是把这条贯彻到了极致。

“诸位,若论诗文,我不得不请出沈先生。”

刘嗣芳端起酒杯示意。

“沈先生弟子千人,皆为饱读诗书之贤能雅士。”

“不如请先生为我等赋诗助兴,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花白胡子的沈峻屁股还没坐热,便起身稍稍拱手。

“老朽年事已高,笔墨之事断不能与后生雅贤相提并论。”

“不过刘参军既为雅集之主,我作为宾客,自当献诗一首。”

“乃几日前寒食节所作。”

“诸位见笑,老朽......献丑了。”

“先生请!”

“戏蝶轻鸥带渚花,扁舟杜老望京华。春风无主还吹雪,迁客何心更问家。深巷卖饧披晓雾,青郊上冢簇香车。只今追忆韶光好,倚杖柴门数暮鸦。”

“好诗啊!对仗工整,尽显心中豪情。”

“来,我等满饮此杯,敬沈先生!”

萧子显一番夸赞,带着众人便吃了一杯。

今日来的这两桌客人,除了萧辰以外,多半为文职官员,官职大一点的是跟随郡王的主簿、录事,或是教育皇子的博士、助教。

要说在京都这地界,如此八班及以下的下官,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苦苦干了这么多年,直到白发苍苍之时也只得回归故里,安度晚年便是最好的结果。

而沈峻,就是在座许多人的终点。

此时的他们,才三四十岁,就一眼望到了自己仕途的结局,如此想来,心中还有什么欢快可言呢!

话说这清酒再美,也禁不住如此豪饮。

酒没了可以再去拿,但这几位一直喝到了中午,皆已忘却了礼仪姿态,揽过一旁起舞助兴的歌姬便是春风得意,借着缓缓流淌的溪流,各自释放着心中的不满与失落。

诗曰:

唯唯作礼侍省朝,一梁青冠暮又朝。

长髯白发何所归?五斗玉觞作单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