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遗梦南国 > 第115章 南北定计计悬蜀郡 上下交心心忧建康

第115章 南北定计计悬蜀郡 上下交心心忧建康 (第2/2页)

甄琛虽是奚康生的上司,但这行军作战,还得是听奚康生的。

毕竟东西两路大军可不全由傅竖言统帅。

仔细说来,傅竖言和羊祉属于东路大军,由傅竖言率领,淳于堰代理大将军元遥担任督查之职;甄琛和奚康生统帅西路大军,由李苗代理督查。

如今两路大军合兵一处,到底由谁做主,还得表态商议一番才行,毕竟要等上级发令过来,战机可就被耽误了。

这也是帐内商议的主题,只不过被淳于堰这么一通搅和,也就跑了题。

于是奚康生起身拱手。

“诸位将军所言,各有道理。”

“恕我直言,傅将军所述,实乃当前我军困境。”

“《孟子》有云:‘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我军困境不破,便不能专心攻城。”

“依我之见,值此紧要关头,三军事务还需由傅将军定夺!”

“恕我冒昧,不知都督和二位特使意下如何?”

甄琛咂吧着嘴,一时间并未表态。

可他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这个奚康生,领兵打仗虽是个好手,可是在政治站位上却如此没有头脑了呢!

试想,他傅竖言若成了三军统帅,一旦攻下蜀郡,那头功就是他的了!

话说东西两路大军本无高下之分,而合兵攻打益州也是计划之中的事。

但征南大将军元遥和大将军都督高肇可没说合兵时谁做主帅,谁做副手。

那意思就是谁先攻破蜀郡谁就是头功。

现在你奚康生满口建议,由他傅竖言做主帅,这不是把西路大军立功的机会拱手让人了吗!

“如此安排,恐怕不妥!”

淳于堰抬头看着奚康生,低身说道。

“谁做三军统帅,自有大都督定夺。”

“怎么奚将军三言两语,就能把如此要务给敲定了呢!”

奚康生皱着眉头,气不打一处来。

看来这个淳于堰不但没有打仗的能力,就连眼下形势都看不清了!

“若等大都督发令,快马传信尚需三五日。”

“我等在前线冲杀,战机转瞬即逝!若不能速速决断,错失了决策先机,谁能担待!”

“那也轮不到你来费心!”

淳于堰厉声大喝,喷的满地都是唾沫星子。

“二位稍安勿躁啊。”

李苗起身拦了一下淳于堰。

“不如这样,我这就修书一封,上报大都督。”

“由谁统帅三军,不日便可知晓了。”

“至于当前军务,还要劳烦傅将军暂时掌管。”

“不知诸位将军意下如何呢?”

甄琛听后稍作思量,看来他们吵下去也没个结果。

可悲啊!西路大军的属下都不推举自己,自己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

“既如此,就有劳特使了!”

甄琛朝着李苗微微笑了笑。

如此,北军内部暂时达成了统一,只等将士养好精神,接应粮草,做最后一攻不说。

勤政堂内,兼尚书左仆射、侍中袁昂,尚书右仆射王柬,尚书左丞刘孝孺三人,前后跪地叩首。

“陛下,臣等有弹劾奏表一封,还望陛下决断。”

这封弹劾奏表可谓是意料之外。

皇帝打开瞧了瞧,甚为惊讶。

“你等所奏,可有凭据?”

“回陛下,丹阳尹韦怀文自从上任后便怠于政务,终日奢靡享乐,鱼肉地方百姓。”

“他在江宁、丹杨、永世三县大肆征敛,诸县官吏皆可作证!”

“只因韦怀文位高权重,丹阳郡县官吏皆惧怕不已,故而迟迟不敢上奏。”

“尚书省奉命到京畿周遭巡查,见丹阳各县百姓苦不堪言,故而深入查访,才得到了证据。”

“还望陛下明鉴镜察!”

皇帝捋着胡须还是不敢相信。

“三福,你速速带人去丹阳,传丹阳尹见驾。”

“是!”

于是俞三福和裴渊明率领一众侍卫,于傍晚时分,将韦怀文带进了宫。

韦怀文已消瘦了不少,也不知道是因为喝酒伤了身还是发了什么病。

见皇帝不作声,韦怀文便再次叩首。

“罪臣......韦怀文,叩见陛下!”

皇帝这才缓缓抬起来头。

扬手示意,左右见状便退了出去。

“怀文是开国县侯,食邑千户,夫人王氏乃世家大族,皆为富贵门户。”

“可这弹劾奏报上,说你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难道你府上......真有如此窘迫吗?”

韦怀文听后摇了摇头。

“陛下,罪臣于县内征敛,实为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

“呵,呵呵呵......”

皇帝一阵苦笑。

而后拿起参奏韦怀文的那封奏折看了看。

“那你就说说,是如何迫不得已!”

“陛下,此事还要从......上任丹阳尹说起。”

韦怀文低头拱手,没再直视。

“朕听着呢!”

皇帝皱了皱眉,瞥了他一眼。

“陛下,自从晋安王上任丹阳尹,为修建府宅,耗费了府库中大量调税物资。”

“不仅如此,他还私自立下诸多名目,在溧阳、句容、湖熟三县额外征了数十万钱粮。”

“我已查实,那些钱粮并未留在府库,而是充当了晋安王府宅修葺和开销花费。”

“当下溧阳、句容、湖熟三县,百姓生活甚为贫苦。”

“值此深秋,稼穑虽有收获,但因上缴调税而欠下了大户诸多银钱。”

“而百姓所收粮食被拿去抵债不说,就连日常吃用都成了难题。”

“臣记得在郢州救灾时萧辰说过,取富济贫,才能共渡难关,消除民怨。”

“臣胸中无甚才学,但深知百姓遭受危难,为官者自当倾力救助。”

“故而私自征了江宁、丹杨、永世三县粮食,想着接济溧阳、句容、湖熟百姓。”

“可还没等到粮食拨出去,就被尚书、中书二省巡查到了。”

“臣先斩后奏,乃是大罪。”

“还请陛下重重责罚!”

韦怀文再次叩首。

空气中有弥漫着两种味道,一个是韦怀文为了皇族颜面舍身犯险的忠心不二之意;另一个是晋安王为了满足私欲横征暴敛的挥霍无度之心,捎带着皇帝,本以为罢免了晋安王的丹阳尹,叫停了他那座府宅工程也就没什么了。殊不知这背后竟然留了这么大的窟窿!

“起来吧。”

皇帝低声说道。

“你擅自做主,大行征敛,失了三县民心,的确有罪。”

“但征敛所得,并不是为了你自己,这倒是如朕所料啊。”

“你说说吧,朕该如何罚你?”

韦怀文愣了愣神儿。

早就想到了有今日,只不过取富济贫,还没有落到实处罢了。

“臣知罪,理应革去丹阳尹一职,由宗正府收回陛下封赏县侯爵位,再将所征粮食如数归还各县。”

“臣被削去食禄乃是理所应当,只不过......”

“恩?”

“只不过如此一来,那些百姓就没有粮食可以接济了。”

“还望陛下......妥善安排。”

皇帝听后摇了摇头,起身来到了韦怀文面前。

“你啊......”

“都已经自身难保了,还想着那些百姓。”

“朕若是因此事处罚了你,岂不成了昏庸之主?”

“罪臣不敢!”

韦怀文再次跪地叩首。

“起来吧。”

要说韦怀文的所作所为,实质上并没有一丝错误。

只是没能事先奏请,便私自做了主。

不过如此鲁莽行事,可不是他原本的作风。

只因上一任丹阳尹是晋安王,是皇帝和丁贵嫔的亲儿子。

要是将百姓因为晋安王的横征暴敛而导致断了生计的事情揭发,那就等于把晋安王给告发了,到时候恐怕连丁贵嫔都难辞其咎。

而皇帝已经对晋安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那座府宅也停了工。

此时再翻出这些后果,更是在打皇帝的脸。

人们都把韦怀文称为‘韦虎’,那是在军事方面,但在人情世故方面,他也不是等闲之辈。

此时皇帝自然明白了韦怀文的深意,于是拉着他的胳膊坐到了一旁。

“怀文啊,你我年岁相仿,朕又如何不知道你心中所想呢!”

“这么多年要不是你替朕南征北战,南国又何来这太平盛世。”

皇帝说着,亲自给他续了一杯茶。

韦怀文是恭恭敬敬,低着头双手接过茶杯。

“朕本想着,借着此事让你回京歇息一阵,可二省既已上表弹劾于你,朕还是要妥善处置才是啊。”

“你暂且回府休养去吧,其他事情,朕自有安排。”

“臣,叩谢陛下。”

“你放心,你所征钱粮依旧留在府库,朕会让萧世翼完成接济百姓一事。”

“臣代三县百姓,叩谢圣恩!”

经过此事,皇帝心中算是落下了病根儿,看来膝下这几个皇子郡王,本以为是少不更事,耍耍小性子,可现在看来,绝不是嘴上斥责就能帮他们走上正道了。

守业更比创业难,如此下去,江山社稷又能有几人来支撑延续呢!

有诗云:

青松三丈溃长风,冻雪半尺意难平。

马上君侯不识字,直叫孺子呼公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