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清丰老家(十) (第2/2页)
“也是这个道理,村里也简单,一个村的人都熟,只要路都修好了,在村里和在城里也没什么差别,咱们还有自个儿的地,好歹房子不贵的。”
“我们村地方好,都是平地,也没什么巨石,今年驻村的女吏牵线,预备着村里出钱建个养牛厂,专卖耕牛,这要是建起来,村里的日子就好过了,凭着牛,也得修大路!种地的肥料也不愁了,只是前头投入大,要朝官府借钱。”
“不过是农业贷,还是村子的名号,利息低许多,我看是很做得,要是真能建起来,我也就不必进城干活了,待在村里就有活干,还能看住几个孩子,不叫他们学坏。”
钱二妹倒没有这样的念头,自然了,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对她和寡母不算坏,但要说有多好也不至于,村长即便是她舅爷,也不可能假公济私照顾她们母女俩。
对她来说,还是城里更好,村里各户人家离得都不算近,要是有歹人摸进了村,摸进了她家,就她和寡母两个人,能打得过吗?恐怕护住自己都是难事。
尤其种地,她们能种的地很有限,哪怕家里有牛,随着寡母年纪渐大,重活都不太能干了,钱二妹也舍不得,总不能叫寡母七老八十还要打稻谷吧?
城里虽然人情淡薄了些,但邻里间倘若能处好,与亲戚也差不了多少,亲戚之间还有反目成仇的。
就算遇到了危险,吼一嗓子,总能叫许多人听见。
城里吏目多,役吏也多,治安就好,小偷小摸都不算事了。
从清丰县颠簸到村里,花了近八个小时,钱二妹的屁股都快被颠成八瓣了,下车的时候都要扶着门框小心翼翼地挪下去,好在她东西不算很多,勉强支撑地住,牛二哥就苦了,不仅小心翼翼,还得弯腰驼背。
这时候天也快黑了,只有些晚霞的余光,两人便不再多说,打了招呼便各自往家走。
村里的年味其实不算重,说起来,反倒是城里年味重一些,毕竟家家户户挨得很近,挂起灯笼来就是火红的一片,不像村里,即便也家家挂灯笼贴对联,门口也显得冷清,只有初一开始走亲戚,小孩子跑来跑去拜年才显得热闹。
不过村里有一点好,就是可以放鞭炮,钱二妹家是不放的,但可以去别家凑热闹。
城里不能放,因为易燃的东西很多,之前有人偷偷放,燃了一个小摊子,虽说是小摊,但还是让那家出了一笔钱。
“娘!”钱二妹站在自家院子门口,她冲里头大喊,“娘!我回来了!”
寡母听到动静便快步走出来,她拉开院门,一看钱二妹大包小包,脸上就止不住的乐:“你也是,家里都有,你买什么?还买了对联?去年的不是还能用吗!”
她从钱二妹手里接过一袋,两人进了院子,又仔细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