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兵工厂发展 (第2/2页)
余诚神秘一笑:“我自有门路。”
这个涉及到对穿越能力的使用,余诚当然不方便对蔡文晖细说。实际上这批钢管是他利用穿越能力从现代偷来的,至今仍然是警察那边挂着名字的悬案。
每月五百支步枪的产量余诚还不满意,要给现有军队进行换装,同时满足明年招兵的需要,每月五百支步枪的产量是绝对不够的。
“我再多给你配两百个工人,今年我先不管,等过完年。从明年开始每个月步枪产量要有一千五百支。”
蔡文晖几乎要跳起来,大喊:“不可能!”
余诚及时给他打了一支强心针:“只要你能做得到,那什么秦淮八艳,我绑也给你绑回一个来。”
蔡文晖两眼放光:“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且不说蔡文晖被余诚一张大饼引诱得心潮澎湃,崔应朝与李光壂也在为余诚会议中提出的要求伤脑筋。
要让荆州府在这个冬天不发生冻死饿死的事情,这让俩人都深感压力巨大。
在古代社会的冬天,冻死饿死都是十分常见的。不算乡村,就是城市里每一场大雪过后都会出现那么几具“路倒”。
这些人多集中在失地流民与乞丐中。对于这些人中有劳动能力的,崔李两人还能招募起来以事生产,那些无人照管的老人和孩童想安然无恙的度过这个冬天,那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事情,余家军是否真要承受起这个负担?
问题提上来后,余诚大笔一挥,要求在荆州府内重开庆余堂。
荆州府全域,每个县设立一个收容所,将这些居无定所的流民与乞丐全部收容起来进行甄别。有劳动能力的发往各个工程队,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送往庆余堂,十五岁以下的孩童全部送到荆州城。
在这里,十二岁以下的孩童进学堂,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少年进技师学校学手艺,蔡文晖、成玮等穿越众每人都收纳了十几个学生。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安定,有一些单纯只是游手好闲或者散漫惯了。这些人毫不例外的接受了棍棒再教育,只看他们的心是向往自由多一些,还是害怕挨揍更多些。
随着收容所的建立与运作,荆州府下辖各州县的治安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除此之外,余诚还向市场投放了一大批低价毛毯,用于百姓冬日保暖。这些满是科技与狠活的毛毯进价极低,余诚不为赚钱,甚至还往里边搭了一点,导致每条毛毯的售价只有一角钱。
这些毛毯极受百姓的喜爱,在他们看来这毛毯柔软蓬松,价格比自家手工织的粗布都便宜。虽然它的保暖效果不如棉被,但如今百姓家里置办得起棉被的又有几家?这么好的机会就算借钱也要置办几件。
有商人嗅到了商机,大肆收购这种毛毯,余家军不得不进行限购,同时对将这种毛毯运出荆州府以外进行销售的商人课以重税,才免得这项惠民政策变成商人薅余家军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