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鹏城上市敲钟 (第2/2页)
德炳笑着说:“钱总放心,我对夷陵化工充满信心!”
1996年9月,德炳返回江城的华国地质大学,接下来的时间,他全身心投入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的准备中。
德炳跟随赵鹏院长转战北戴河、周口店、三峡秭归等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地质学矿床学矿床勘查等课程的教学实习。
德炳跟着赵鹏院长一路辗转,在北戴河的海滩边,海风轻轻拂过他们的面庞。
“德炳啊,你看这海边的岩石纹理,能看出些什么端倪?”赵鹏院长指着一块被海浪侵蚀得斑驳的礁石问道。
德炳眯起眼睛,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道:“院长,我觉得这纹理似乎暗示着曾经这里的地质运动相当剧烈。”
赵鹏院长微微点头,赞许地说:“不错,但还不够深入。你要想想,这样的地质运动对于周边的地层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周口店,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
“院长,这一路走下来,我感觉这里的地层构造十分复杂。”德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赵鹏院长停下脚步,说:“复杂是必然的,但正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记住,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解开地质谜题的关键。”
来到三峡秭归,面对雄伟的峡谷和湍急的江水。
德炳感慨道:“院长,如此壮观的景象,背后隐藏着多少地质的奥秘啊。”
赵鹏院长笑着说:“是啊,我们就是要在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探寻真理。”
在这一次次的实地考察中,德炳在赵鹏院长的指导下,不断积累着经验,也对地质学的热爱愈发深厚。
作为有过在异世界修仙经历,并且有混沌神瞳系统傍身的德炳,他的表现也让赵鹏院长惊叹不已。
赣省有色地质勘察队请赵鹏院长前往指导,德炳作为随行人员陪同前往。在金山-铜厂-富家坞三角地带铜、金矿概查中,在地表出露的茅岭剪切带中,德炳亲自参与了槽探工程,有三条槽探揭露了两条金矿体。
赵鹏院长激动的发问,“德炳,你是怎么知道,在这几个位置进行勘探会有发现的?”
德炳哈哈一笑,谦逊的说,“这都是您教得好啊,我不过是在学以致用的时候,加上了那么一丢丢的直觉。”
德炳当然不会暴露自己有混沌神瞳系统,免得被人抓去切片研究了。
赵鹏院长拍了拍德炳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你这小子,可别太谦虚了,直觉能这么准?我看你是天赋异禀!”
德炳挠挠头,笑着说:“院长,真的是您平日的教导让我有了基础,才能在关键时刻有所判断。”
这时,勘察队的队员们围了过来,其中一位队员好奇地问道:“德炳,给我们讲讲,你这直觉到底是怎么来的?”
德炳眨眨眼,故作神秘地说:“其实就是平日里观察得多了,对地质的变化有了一种特殊的敏感度。”
赵鹏院长接过话茬:“大家都要向德炳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众人纷纷点头,一位年长的队员感慨道:“德炳啊,你可真是咱们队的福星。”
德炳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接下来的勘察中,赵鹏院长和德炳继续深入研究,赵鹏院长问道:“德炳,依你看,这两条金矿体后续的延伸方向会是怎样?”
德炳沉思片刻,认真地回答:“院长,我觉得应该朝着西北方向,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探测来证实。”
赵鹏院长微笑着说:“好,那咱们就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
随着地质勘查队工作的推进,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赵鹏院长兴奋地对德炳说:“德炳,这次多亏有你啊,咱们的成果斐然。”
德炳笑着回应:“院长,这是咱们团队的荣耀,我跟着您也学到了很多啊。”
赵鹏院长满意的点了点头,“你用大一两个学期学完了大学四年理论课程,大二上学期的野外实践也非常的出色,下学期你不用回学校上课了,把毕业设计做好就可以了。”
1997年2月,春节前夕,德炳跟随赵鹏院长从赣省返回江城。
德炳刚回到育才教工宿舍的家中,女儿杨盼就扑了过来,叫了一声“爸爸”。
转眼间,杨盼已经五岁多了。在育才幼儿园里,她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不仅如此,在艺术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她喜欢唱歌跳舞,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同时,她还擅长绘画和手工制作,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美丽的世界。
德炳看到既乖巧又争气的女儿杨盼,还有任劳任怨的老婆杨兰,想起这些年,自己为了经商和求学而东奔西走,心中不由得有几分愧疚之情。
1德炳除了用电话给赵鹏院长、夷陵化工钱军、长宁化工李章等人拜年外,推掉了所有的应酬,1997年的春节就一直在家里,陪着杨兰母女欢度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