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背锅侠 (第2/2页)
李昂没有再坚持,往旁边让开一步,伸手道:“伯父先请”。
烦了摇摇头道:“自古未有臣子行于君前的道理”。
李昂却抓住他手道:“自古亦未有子侄先于伯父的道理,不如同去”。
“臣逾越”。
二人一番推让入到殿内,分君臣而坐,整个过程说君臣和谐也行,说恶心腻歪也没毛病。
看得出来,李昂很满意这一套,先依次问候过潇潇等人,又笑道:“岐阳公主与杜悰之事朕亦有所闻,只是不好过问,好在伯父出手,那杜悰该有所收敛了”。
烦了立刻察觉到,李昂的话隐隐透出两层意思,第一,他对杜悰不满,因为杜悰好歹是长辈,称其都尉,驸马或杜卿都行,直呼其名是不合适的。或许不满的原因除了花天酒地冷落公主,还因为其做官失职。
第二层意思可能是在指责自己,作为外臣以天家人的身份过问公主家事,这是不合礼数的。
烦了轻笑道:“按理不该我过问,无奈太皇太后以公主曾向我行过兄礼为由,又恐事情闹开失了天家威严,便让我去劝慰一番”。
公主失宠不光彩,闹大了天家无光,太皇太后也是为了维护体面才出此下策,即使有些不妥,作为孙辈也不能质疑祖母的安排。
李昂忙解释道:“伯父太多心了,朕高兴还来不及,可没有埋怨伯父”。
烦了心里隐隐有些不耐烦,与老李和表弟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你个小崽子反而跟我玩上这套东西了。
“陛下有事便请明示,臣愚钝!”。
李昂听出他语气中的不耐烦,先是一愣,又干咳一声,低头翻着书案奏折,拿起最上边两本递过去,“那个……伯父,是安东都护郭将军和鸿胪寺的奏书,正请教伯父……”。
烦了微微摇头,接过奏折打开看了一眼。郭旭在奏折说了都护府情况,又说了渤海国的概况,询问朝廷对辽东的计划。
渤海国的建立源于前文说过的营州之乱,由粟末靺鞨部与其他靺鞨诸部联合建立,有一部分高句丽人,汉人以及契丹人,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多个县,地域广阔。(地盘相当于今朝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和黑龙江东部以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
官制与大唐基本相同,也是三省六部加州县,只是换了个说法,比如吏礼户兵刑工改成忠仁义智礼信,听名字就知道,也是奉儒家为正统。军制则学大唐府兵制,同样只是换个名目。
渤海人以农耕和渔猎为生,(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农业发达,手工业水平不差),与大唐,新罗,特别是倭国贸易往来频繁。
明面上渤海奉大唐为宗主,接受册封,实际上内部早已称帝,大唐鞭长莫及,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这个历史上名气不大的渤海国被誉为海东盛国,是个妥妥的地区小霸王,实力相当不差)
安东都护府的框架已经搭的差不多,屯田等事宜进展顺利,现有正兵一万两千多,诸部安稳。据郭旭说,渤海政局安稳,实力强大,军队战力不俗,有兵马十万左右,而辽东地区已经被其所并。
而鸿胪寺送上的正是渤海国国书,大唐重设安东,已经与渤海国接壤,渤海国询问大唐什么意思?是不是大哥要欺负小弟?
好了,问题来了,辽东是安东都护府的传统地盘,理应拿回来,可渤海国这个小霸王正处于强盛期,打还是不打?怎么打?
打,能不能打赢先不说,成本肯定非常高昂,以现在的大唐和安东实在打不起,只能慢慢经营,等待时机。
可若是不打意味着皇帝认怂,会大失威望,所以这事儿得有人站出来说不打,皇帝再勉为其难答应。
这个投降派背锅侠一般人来不了,地位要足够高,分量要足够重才行。
比如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