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 > 第188章 回到铁矿视察

第188章 回到铁矿视察 (第2/2页)

他在前头走,而且走得很快。欧冶钧连忙跟在他的身后,一路小跑才能追上。

因为锻造机采用水力作动力,所以修建在河流边上,但并不是直接采用河水的流动力来带动水车。

而是把水车的车轮建造在比河面要低一些的位置,利用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时,势能转化的动能冲击水车,让水车高速转动起来。

再通过连杆,高速转动的水车便可以带动沉重的锻锤,对已经加热到可塑型的钢坯进行捶打。

两人还没有做到锻造机的地方,首先需要经过冶炼炉,也就给钢坯加热的炉子。

给钢坯加热的炉子温度需要高达1600°以上,这不仅仅采用煤炭就可以,还要使用风箱向炉内送入足够密度的氧气。

带动风箱的动力也是使用水力,大体上和锻造机差不多。

这就需要建造许多水车,可把一众木匠累得够呛,却一直都满足不了需要。

陈玉华又向前走了几步,就来到锻造机的地方。

只见一根粗大的木头前端嵌套着一个一看就是相当沉重的铸钢锤头,在水车的带动下被抬了起来,继而又很快地自由垂落下去,似携带着千钧重力,狠狠地捶击在下方的一个红彤彤的圆形钢坯上,顿时火花四溅,并有巨大的响动。

陈玉华看了一会儿就继续往前走。

这里实在太过嘈杂,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恐怕听力会受到损害。

“欧冶钧,你明日去找二柱,领取一些耳罩,工匠们的身体健康必须要重视起来,不能都变成聋子!”他挥手叫欧冶钧靠近,然后大声吩咐他。

欧冶钧听到陈玉华的话,顿时眼眶就湿润了,趴伏在地向他磕头道:“谢老爷!”

他就是陈玉华麾下仅有的铁匠,以前也是冶炼工坊的老师傅。

他曾经的工作环境虽说没有这里这般多噪音,却也是相当恶劣,但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们工匠的身体健康,经常有人劳累过度致死,或者受伤残疾。

而在这里,无论是他这个老师傅,还是被派到他手底下帮工的人,每天吃得好,也能休息得好,身上穿戴必要的保护装备,防止身体损伤,现在主人还考虑到太过嘈杂会伤害到他们的耳朵,要给他们发放耳罩保护耳朵。

老天爷啊!天底下哪里会有这样替奴仆着想的主人?

他欧冶钧难道是上辈子修了功德,才会在晚年遇到这样的好主人?

欧冶钧心里想着,很快就热泪盈眶起来。他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为主人多做几年活。

陈玉华对于奴仆下跪这一套早就免疫了,感觉到欧冶钧没跟上,立刻回头呵斥道:“跪着作甚?好好干活就行了,别给老爷整虚头巴脑的。”

陈玉华的声音很大,欧冶钧立马起身,小跑着跟上。

往前的这一段已经建造好了一个长长的冶炼炉,是为加热钢筋坯子准备的。

冶炼炉的前方就是滚扎机,水车和滚扎机的底座已经建造完成,现在就差安装滚扎机轮了。

现场查看了一下冶炼工坊的进度,陈玉华还是很满意的,说明工匠们没有在自己离开的这几天偷懒。

“不错,今天晚上给你们加餐,吃顿好的!”陈玉华满意了,心情愉快之下便要奖赏这些工匠。

考虑到陈二柱他们刚才的嘴馋的模样,陈玉华决定今晚给所有人加餐,并让秋香去给那几个掌勺的村妇提供技术支持,帮她们提高一些厨艺,让工匠们都真心实意地快乐干活。

走到这个地方,声音已经没有那么嘈杂了,陈玉华都不用大声说话,欧冶钧也能听得清楚。

“谢老爷!”欧冶钧又要下跪,却被陈玉华挥手止住了。

他没空待在冶炼工坊和这家伙演情感剧。

从另一边的门出去,再走一百米左右,就是水泥工坊。

水泥工坊建立在河流的下游,也是需要大量使用水力动力的。

比如破碎原材料、带动转窑和粉碎水泥等,都是需要动力的。

河边有许多人正在挖水渠建造水车,转窑需要的动力比较大,单凭借一两架水车根本带不动,陈玉华便设计了八台水车联动提供动力,不但在转窑两端有水车,而且转窑的中间也有两组水车采用齿轮传动带动转窑。

这样的设计不但让转窑有足够的动力,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建造转窑的技术难度,可以建造很大容积的转窑,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过这都是陈玉华的设计,能不能管用,还需要经过实践验证。

来到水泥工坊内部的转窑之处,就看到有七八个人正在脚手架上干活,还能看到用长长的粗圆木制作的起吊杠,应该是用来起吊钢板的。

只是现在钢板的吊装应该已经完成了,那些人看起来是在拆卸起吊杠和脚手架。

有人看到陈玉华来了,顿时惊呼:“陈老爷来了!”

此人显然是附近的农夫,若是工匠,只会称呼陈玉华为“老爷”。

有了他的高呼,所有人都看向刚刚靠近的陈玉华,引起了阵阵惊呼,像是看到了什么令人惊奇的事。

张炉龄是陈玉华任命的水泥工坊管事,他就在现场,连忙跑了过来。

他是一个三十五岁的人,身高约一米六,有些消瘦,皮肤很粗糙,似乎裹着一层粉末。

“老爷,您回来得正好。转窑的外壳已经安装完毕,请您查验一下是否可行。”

张炉龄先是给陈玉华磕了个头,行了他作为奴仆见到主人的礼仪,然后才汇报工作,比欧冶钧那家伙实在多了。

“你起来吧!”陈玉华先让张炉龄起来,才又说道,“以后不用行跪礼了,只要你认真做事便可。”

张炉龄很乖顺地起身:“谢老爷恩典!”然后跟在陈玉华身后,给他讲解转窑外壳拼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陈玉华听得连连点头。

他没有想到张炉龄一个烧灰匠却懂得机械构造,看得懂他画的图纸。

“你学过机械知识?”陈玉华好奇问道。

张炉龄闻言就要再跪下,却看到陈玉华没有回头,便没有下跪,而是连忙回答说:“回老爷,小的机械知识是家学,得了先父真传。先父是南岳国军器局的大工,受人陷害被抄家,全家流放。小的侥幸逃到大乾朝,不敢暴露懂机械,便去学了烧灰。”

陈玉华没有想到张炉龄竟还是隐藏的机械类工匠,这真是捡到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