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恶魔较量官 > 第40章 名可名非常名

第40章 名可名非常名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恶魔较量官!

而又,弱者道之用。

那么什么是弱者道之用,即就是现有的、你能够看得见或摸得着、去认同、或不想去认同、但已经存在过的现实条件——以及其经过一系列万物并作的变化而累积到的眼前、还在继续进行不断自然变化的这一刻中;

那么什么又是反者道之动,其便是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本质发展中,并且还要进行继续的自然变化、所面向、迈向、运行而去的这一刻变化中,即其所要发展、相对这一刻此前而去的方向,就是自然继续万物并作的变化方向,但还是在此刻当中。

要知道,其弱者道之用的这一刻,与反者道之动的这一刻,于数学般的坐标轴中,为同一移动的实心点数。

而这个实数点,因为划分的定义不同,便是,于此刻包括此刻以前累积而来的当下自然变化,定义为弱者道之用;

于此刻、包括此刻所要继续面对的自然变化部分,定义为反者道之动。

其“此刻”为自然之万物并作的实心移动点,也就是反者道之动与弱者道之用的共有实心点,其方向为“自然”,但却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此刻当中”。

但其也仍为自然,只是我们为了更好的区分和便于理解,继续引入“先后”等的时间概念。

而其实,恐怕对自然而言,已经无关乎时空间概念,而就只总体的按照“道”或者说是“自然”这种情况去变化而已。

因其无论你如何生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成未来,或是回到过去,对于道来讲,横竖都是自然的,哪怕是要开动我们的脑筋在变动的此刻当中去思考、去应对,也便是自然。

那么为什么要把“累积于眼前、当下的自然现象”定义为能够“道之用的弱者”;而又为什么要把“能够继续推动事物自然变化的当下,其好像是要朝向未来、但却又还是处在不断变化的此刻当中”定义为“道之动的反者”。

其便是,自过去以来,所生成到的现在,对于未来而讲,都是相对较“弱、或者称柔弱”的,因为现实随时都是在变动、变化的。

你可以觉得自己强,但可能又很快便会被替换、代替掉。所以,便就是要我们,经常性的重新思考自己的出发点,不要妄自尊大,或是过于放小自己;最主要的,便是要好好的利用好我们的现在,去为未来作打算,作规划;其也便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另外的,其反者道之动,理解为左右变换、一阴一阳谓之道般的思维方式也都是可以的,而且很正确,因为这都是基础,因其会在极大程度上锻炼我们的头脑,获得更好的行识方式。

而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柔弱胜刚强”,便更就是要从现在出发,去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变动性,这其实是很“强”的一部分对抗,即使是对“自然”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要尽可能选择“入世”或是对抗路怎样的话,抗压的能力就要特别强,就便是要利用现在你觉得或强或弱,但是相对于未来而讲都为“弱势”的现实现状,去好好的筹备自己,好好的经营现状,防范于未然,或是有更大发展。

其精深的思想,便是以“自性、自然”为角度,在进行了前后序列化、拟定成人后而得出的人道自然发展之道;其“时”必然是很重要的一条判别标准。

当然,在这里解释为真正的水石等强弱之间的区别、相搏也是可以,大可用智慧的刀去砍世间的一切法相。不过这些都是“微明”,即就是要最先掌握、最为基础、最要了然于胸和最要去牢固了的现实经验道理;而就好像早晨你要去接受的第一缕阳光;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而自古以现实为基础、不骄不躁、稳重操持的自然阳谋一直都很长远、很厉害;此便就是道。

绝圣弃智。

放眼望去,我们将看得见的变化定义为阳,将看不见的变化定义为阴,这是传统上,主流人为观念上的一种相对阴阳理解。

但在这里,我们从另一角度去定义,则便是:将不管看得见、看不见的,只要是“变化的”统统定义为“阳”,准确的说应该定义为变化着的自然这一整体;

而至于,眼前这些我们所目有所物,有看见、并且有看似暂停、短暂拥有着的片刻或者说这一帧“不怎么会变动的画面”定义为“阴”。(而画面所要继续变化的方向便就是“自然”,或者称为时间等顺序也可以。)

然而,仔细想来,这世间又有什么不是一直变动着的呢,所以,其便是,即使我们看到短暂的不变(阴),也都是变的。

而那些其我们能看见的、能够发现、查找到事物结论性规律的都为“阴”,大致可以说成都是能够去互相比较的双数;而真正要去用的,会去变化的,实现自然的,则又就为“阳”这一个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单数,即自然。

这里,其单双数,并非是特指数字概念,而是指事物的本质自性与自性以外,所能够相对、相互投射、对比区分、产生出的几面性。

在这里,我想我们用卦状的树图会看得非常清晰,你所有能够看到的排列组合,除了一画开天的“中”,其他则都为成双成对出现的双数;

而让这些双数真正不断变化的,推动它们整个过程的却都又只是自然(阳)这一份单数;即,一直都是变化的。

我们说“独阳不长”,但别忘了,方才由我们所去定义的“阳”的内容,为所有的变化;即此处的“阳”,其最为根本的定义解释就是“变化着的现实自然”。

其无关于你是否想要去做出“改变”,而其一直都是“变”的;其无关于你站在何种的角度中,因其所顺应着的、一直都为自身“自然”的那种变化;

即,其不会因为你的观点,而就不去沿着事物本初的那种“自性”方向继续发展;因为你的观点也都是包括在它的变化中的。

放在现实中,其便是:你所有想要得出结论、答案性的东西,都是会进行对照而产生出的“有”,即具有相互面向般的对称、对应性。而真正所去变化的、不会停下这种变化的,却又只是那件事物本身的“自然”变化情况。

在这里,我们引入“变化”一词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现象;而当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在变化时,那么此时的我们也大致都是站在了二元性的思维立场上,即就好像是在问世界为什么是变的;以及为什么是“有”的等等提问;但其实说到底都是“自然”;就是不会去区分这种对立性思维。

接着往下看,万物负阴而抱阳;

什么是负阴,其“负阴”便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事物的表象,事物此时此刻在你面前所展示出的结论状态,即,是一种看似好像不太会变化、由我们方才所定义的“阴”。但其实际却依然还是会处于变化的那个整体的阳之自然变化中。

即:这个时时刻刻都在继续变化着的“阴”,它并不是真的不变,而准确的去阐述如此变化的现象,便就是“负阴”,即就还是变,其就还是为“阳”;

所以其“负阴”总归到底就还是“阳”,就还是事物自己本质上的那份变化;我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才是。

“表”和“里”是如一的,万物必然是并作的,才就会去讲作“自然”,因为这就是它最原本的自性嘛,因为世界说到底就只是一种变化嘛,即就是“自然”。

而哪怕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台机器,也都是它自己自然的变化。

“表”和“里”产生不一的,是因为有人为的不对称、差异性认知在其中;即觉得树木的叶片同树干不同,但对于“自然”的变化而言,其都是一样的;

毕竟存在即合理,其大概要解释的恐怕便就是自然,而种种事物之间又似乎都存在着各自的差异性,但其实大体上都一样,因为所有一切都是自然的自性在运作而已。

在这里,我的理解,也只能作为提供给大家的一份参考。至于关于“负、反”等词,其每个人划分事物的方式和规则都是不一样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去进行了解才是。即从自然的角度,从人道上、人为的角度,从自然与人之间关系、从逐渐能够萌生出自觉(天人合一)的理念角度去理解等等。

那么,又什么才是抱阳或者说抱一呢,其便,本就可以解释它为:相对于外表,而内在不断变动、变化着的那股看似由表象所去拥护着的能量、或者说气息本质,就是抱阳。

那么什么是“气”,在这里,因为所要叙述的侧重点并不在“气”,而更倾向于下文;所以,不严谨地说,就是事物遵照各自的规律,所要运行、变化而去的自性方向,哪怕这个自性是杯子,也有它自己的气在其中;古代的“气”是有“米”的,可见是具有能量的;或也有描述为“炁”,可见是与“无”有关的。

冲气以为和;

冲即中,这里不准确的说,即看上去就好像是具有两股力量融合起来一样,但实质上却还是一种状态,即事物本质的那一种变化状态;因为这时的我们,还是处在:“将所有一切正在同时进行着的变化”定义为“阳”的设定中;所以,即使是再怎么变化也都是“自然”的;

而接着,万物负阴而抱阳,但是,为什么又会是有这样的一种“负阴、抱阳”理解方式呢?

不去掺杂人为的误解在其中,而就只是让对象面对对象,让对象去和对象比较,做参考;区别于当代主流的“主体”面对“客体”的人为思维,而就只是让“客体”面对“客体”,单纯的就事论事,这便是做研究时所要用到的学问。

其用夫子的话讲,就是“自宾”,而用现代的话语去讲,就是一种极为严谨的科学格物态度。

即让客体面对客体,让对象面对对象,完完全全的就事论事。把“我”,从要去讨论的事物对象当中脱离出来,在“无我”中,在不加以人为臆想的干扰中,用事实说话,发现事物更加内在的本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地步。

在以前,恐怕其是一种极为不可思议的科学思想,而在现在,在不完全理解、或只想要以人为角度去解释的情况下,则很可能,是觉得要人们以宾客自居(这没有错),或是更难以想象其到底是想要去描述什么。

因为,其“自宾”也是“自”,但是说到底还是区别于自以为是,因为其只是在想要描述一种状态时,而进行概念化的一个词组。

而事实上,怕是其“自然”本质的思想,早已同他老人家彻底融为一体,想要就事论事那便就事论事,想要告诉你人为该怎么去做,那便告诉你人为该怎么去做。

所以,其“空、无”在这里,暂且可以解释成,不是让我们不要起心动念,而是要作为思考问题时的出发点,即让自己处在一种自宾的状态中思考处理问题。

当然,这里你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觉得我的说法不大准确,这都无关紧要,毕竟越来越多科学的道理就摆在那里,而这份掌握事物规律“自宾”的理念,也都会慢慢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存生活中。

即,知不知道这些词语或许并不特别重要,因为你会已经发现科学家们所去从事的研究,就是一种在“自宾”状态下所进行的研究。

了不了解“自宾”这个词,理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或是换上一种言语、语言、甚至机器代码等的方式去概括,或不概括,其最终所展示出的实际效果都是一样的。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慢慢学会这种处世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