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逆转三百年 > 第25章 凌迟之刑,百姓之苦!

第25章 凌迟之刑,百姓之苦! (第2/2页)

朱文在方知府的带领下,来到距离敦煌城不远处的一处堡子,大约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名叫王家堡子。

“大人,这户人家,有六口人。老两口,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男主人叫什么?”“叫王二!”“嗯,咱们过去看看!”

自古以来,敦煌就以发达的农业着称,唐人用“万顷平田四畔沙”“水流依旧种桑麻”等诗句来描绘敦煌的农业。

当地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充实边粮,而且“ 余粟转输灵州, 漕下黄河, 入太原仓,备关中荒年”。

敦煌的农业景象也多次出现在敦煌壁画中,例如唐代莫高窟23 窟的“ 耕作图” 等, 在榆林窟25 窟的“ 耕获图”中还描绘了敦煌人民从耕种到收割的全过程。

敦煌农业之所以发达,皆仰赖水利灌溉的开发和利用。当地人民历来视水源为命脉,敦煌遗书中有“视水如血”的说法。

唐代的敦煌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甘泉水为主干渠,以马圈口堰为总枢纽的水利体系。

阳开渠、都乡渠、宜秋渠、神农渠、阴安渠等七大干渠贯穿敦煌绿洲,另有百余条支渠呈羽状分列于干渠两侧,干渠上还设有堰坝和斗门,这些共同构成敦煌地区发达的网络状农业灌溉系统。

敦煌地区,隶属祁连山脉,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常年冰雪覆盖。到了夏季啊,随着气温的升高,雪水融化,汇成河流。人们因势利导,终有以上河流。

自大洛建立以后,很多渠道、河流年久失修,堵塞、崩坏者居多。成宗皇帝下令修渠、挖井后,部分渠道得到了修复。可如今,放眼望去,整个敦煌郊区,一片荒凉,不禁让人感慨!

片刻之后,一行人来到了王二的家中。“王二,王二,王二!”“哎!在呢!”“快快出来接客呢!”

方知府的话音刚刚落下,一个四十多岁,满脸土黄色的男人,小跑出来,愣愣地看着朱闻一行人。

“王二,你放肆!这是钦差大人,这是本地知府,还不行礼!”“草民王二,叩见钦差大人,叩见知府大人!”王二哆嗦道。“王二,起来吧!”“谢大人!”“大人,屋里请!”

在王二地引领下,朱闻与方知府缓缓来到屋中。朱闻站在门口,仔细打量着屋中地一切。一个条几,一个八仙桌,几把椅子,一个破烂柜子,便是全部地家具。

靠近窗户地位置,有一张大床,床边坐着一个蓬头垢面,瘦骨嶙峋地的女人,想必应该是女主人了。在女主人的一侧,依次坐着三男一女,四个孩子。

“大人,您坐!”“不了!我们过来看看,一会便走!”“家中破落不堪,四处都是灰尘,我们已经习惯了!大人,可能不习惯!”王二苦笑着说道。

“不!王二,你别多心,本官没有嫌弃你的意思!我们只是过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状况,并无他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