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运输变革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
众人正要跪拜,秦天已经快步走近:\免礼,都起来。今日朕是来向周师傅讨教的。\
周大受宠若惊:\不敢当陛下如此称呼,老朽不过是个粗人。\
\周师傅太谦虚了。\秦天认真道,\修路造桥,样样都要讲究章法。这份学问,一点也不比诗书简单。\
说着,他蹲下身子,亲自抓了一把配好的料子细看:\这手艺,确实是工匠们的心血。\
周大连忙行礼:\回陛下,这些娃娃确实勤快。不过,要把这些技艺真正掌握透,还需要更系统的学习。\
秦天若有所思。他环顾四周,这些年轻的面庞中透着对知识的渴望。
这让他想起了一个计划。
\范雎。\秦天转身唤道。
\臣在。\
\你说,若是在咸阳建一所工匠学堂,专门培养各类技艺人才,如何?\
范雎眼前一亮:\陛下此议甚善!如此不仅能为工程培养人才,更能为秦国储备大量技术工匠。\
\正是此意。\秦天踱步道,\现在我们有了老师傅这样的良师,也有这么多渴望学习的年轻人,若能加以规范引导,必能人才辈出。\
当即,秦天召集众人商议学堂事宜。
\学堂分两处。\秦天在沙盘上勾画,\一处在城中,主要教授理论知识。一处就设在这工地旁,方便实践。\
\课程如何安排?\范雎提出关键问题。
\分三个层次。\秦天胸有成竹,\第一层,基础知识。算术、丈量、认料等,这是根本。\
\第二层,专业技艺。路基工艺、石料识别、工具使用等,要精益求精。\
\第三层,管理之术。懂得如何统筹、如何带队,这样才能独当一面。\
周大听得连连点头:\陛下考虑周到。不过,这么多内容,怕是得花不少时间。\
\时间不是问题。\秦天说道,\工匠之道,重在精而不在快。我们要培养的是真正的匠人,不是虚有其表的花架子。\
很快,工匠学堂的筹备工作开始了。
范雎负责选址,在咸阳城南找到一处闲置的大院。经过简单修缮,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周大则召集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傅,共同商讨教学内容。他们要把多年的经验编成教材,让后辈能够系统学习。
工地旁的实践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各种工具、材料一应俱全,还专门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项目。
\这个坡度要缓一些。\周大指导工人们修建实践场,\初学者要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
消息传出后,前来报名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不仅有本地青年,还有不少外地慕名而来的。
秦天亲自审阅了第一批学员的名册。
共计一百二十人,年龄最小的才十五岁,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出头。
\很好。\秦天满意地说,\年轻人学东西快,可塑性强。\
开学那天,秦天特意来到学堂。
看着整齐列队的学员们,他语重心长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