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过年 (第2/2页)
女生的老公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为了展示自己的厨艺,单手握紧锅把,潇洒地开始颠锅。
锅内的食材上下翻飞,动作十分娴熟。
听泉见状,眼睛瞪得更大了,嘴里不停发出惊叹:“噢哟,噢哟,这么厉害!”
女生看着听泉的反应,笑着问道:“泉哥,开不开门呀?”
听泉毫不犹豫地回答:“开门开门!我给你放一首《春庭雪》,应应景!”
......
在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的疆土孕育出多元的饮食文化。
单是年夜饭,不同省份便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风貌。
北方地区堪称硬菜之王。
年夜饭桌上,整鸡寓意吉祥如意,整蹄膀象征富足美满,酸菜白肉锅热气腾腾,浓郁的酸香与鲜嫩的白肉相互交融。
酱大骨色泽诱人,肉质紧实,每一口都饱含着醇厚的肉香。
这里讲究“宁可剩菜也要摆满桌”,满满一桌佳肴,不仅是对物质丰盛的追求,更蕴含着对来年富足有余的美好祈愿,承载着浓浓的仪式感。
锅包肉宛如身着糖醋战袍的将士,金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鲜嫩多汁的里脊肉,酸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两广江浙一带,饮食文化注重精致与养生。
餐桌上,清蒸鱼以其原汁原味的鲜美,寓意着年年有余。
白切鸡皮黄肉白,皮滑肉嫩,搭配特制的蘸料,清爽可口。
蚝油生菜翠绿鲜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为年夜饭增添一抹清新。
此外,必不可少的老火靓汤,经过数小时的精心熬制,汇聚了食材的精华,营养丰富,滋润身心。
皖南地区的年夜饭有着独特的“十大碗八大碟”。
四个锅子整齐摆放,宛如徽派建筑般精致典雅,彰显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道道菜肴色香味俱全,从食材的选择到烹饪的技艺,无不体现着皖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
而皖北地区则截然不同,整羊汤香气四溢,羊肉鲜嫩,汤汁浓郁,搭配上大块的肉,将淮河以北人民的豪迈与热情淋漓尽致地炖进了锅里。
滇省的年夜饭别具一格,松毛宴铺地开席。
松针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与火腿的咸鲜相互交织。
川渝的年夜饭则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腊味拼盘香气扑鼻。
腊肉、腊肠、腊排骨等经过腌制和熏制,色泽红亮,口感醇厚。
搭配上折耳根,酸辣味中藏着山民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生存智慧。
除了菜品的差异,各省吃年夜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荆楚人习惯在深夜吃年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静谧的夜晚共享团圆时刻,迎接新年的到来。
皖省则在中午开席,饭后不收桌,碗里留一口,夜里开灯。
湘省凌晨开始吃年夜饭。
这些丰富多彩的年夜饭习俗,看似存在差异,实则并非割裂,而是文明“和而不同”的鲜活注脚。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画卷。
见证着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传承,彰显着民族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
......
一桌亲戚坐一起吃年夜饭。
听泉率先动筷,他满脸笑意,给纪由夹了满满一筷子菜,随后高高举起酒杯,大声说道:“新年快乐!”
众人举杯庆贺,“新年快乐!”
今年,听泉不仅能堂堂正正地坐上桌,还坐到了上席的位置,并且第一个动筷子。
周围的亲戚们都对着他笑脸相迎,这待遇和以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